云南乡土文化能人丨茶艾南:佤音新唱 民族韵律“潮”出圈

来源:云南宣传网 2025-11-04 09:40:18 【字体:

【开栏的话】

当梯田云雾漫过田埂,当火塘炊烟缠上木楼,云南的乡土间,藏着一群身怀“绝活”的人:或指尖捻着千年银线的白族银匠,或喉间滚唱古老调子的哈尼歌师,或把山间草木绣成星河的绣娘,或将理论宣讲唱进民心的工作者。

没有聚光灯,却以一辈子的坚守,让非遗沾着烟火气,让民俗透着鲜活劲儿,让理论宣讲飞进千家万户。即日起,云南宣传网、云南网带你走进村寨巷陌,寻访“藏在民间的高手”——听他们的故事,看手艺里的光阴,触摸云岭大地鲜活、滚烫的文化脉动。

欢快的节奏、极具感染力的现场,热情奔放傣迪舞曲近几年热度不减,让年轻人上头跟跳,也让云南泼水节迅速出圈。“崩布愣崩崩、比安崩、甘比崩……”这魔性的唱词,源自2023年创作的傣族舞曲《UP耿马》,它横扫各大网络平台,刮起了民族音乐的炫风。这首“神曲”的作者是佤族音乐人茶艾南,一位热爱民族音乐,用现代音符让佤族音乐潮起来的年轻人。

从佤山出发 探索音乐世界

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记载,佤族人是从葫芦里来的——会走路就跳舞,会说话就唱歌。

1988年,茶艾南生在音乐世家。父亲茶红明是当地知名的民间歌舞表演艺术家,写的《司岗里之恋》,阿佤山的人都会唱。姐姐茶艾妮是舞者,参与导演了佤族歌舞剧《族印・司岗里》,还多次代表中国出国演出。

“小时候家里没断过音乐。”茶艾南记得,父亲弹着乐器写歌,姐姐跟着旋律起舞,他就蹲在一边看。音符飘进耳朵,慢慢在心里发了芽。

中学时,他听父亲的话,独自去广州、济南上学。“不要局限在阿佤山这一方小天地里。”父亲的话,他深深记得。假期里,他走了不少地方,看到不同的文化,这些都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校选了舞蹈专业,茶艾南却栽进了音乐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茶艾南看到别人用电脑编曲,“没想到电脑能编配出这么多复杂又有意思的内容。”他开始迷恋上音乐创作,非科班出身的他只好自学乐理,买来厚厚的音乐书籍啃读,经常去音乐系旁听课程,大量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研究音乐制作。”

毕业后,他走南闯北,一边演出一边创作。2011年,他受邀赴北京担任一家文化公司的音乐总监。在大城市,当更加多元的音乐类型像潮水一样涌来,他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骨子里流淌的佤族音乐基因。

在北京的这段经历,被茶艾南视为“不断积累、逐渐开窍”的音乐旅程。他一点点积累乐理知识,努力学习音乐制作,经常通宵熬夜,“每天醒来都像涅槃重生一般”,茶艾南笑着说,“想做好事,就得耐住寂寞。选了音乐这条路,只能全力以赴。”

也是在北京,他重新看懂了佤族音乐。“就那几个音阶,简单得很,却能唱出人们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他想起小时候觉得父亲的歌“土”,如今才懂这份“简单”的力量。

回归故土 用现代方式再造民族音乐

“天地分开后,阿佤山出现了佤族。这里美,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父亲讲的一个传说戳中了茶艾南。

2020年,茶艾南选择回到家乡沧源,创立“巴绕文化传媒公司”,与耿马民族歌舞团团长王峰等一批热爱民族艺术的青年携手,开启了民族歌舞与现代音乐融合的探索之路。“我想看看,自己的积累能不能为家乡的音乐做点什么。”

为了挖出山里原汁原味的音调,茶艾南经常前往周边地区采风,跟老人聊天,听他们说过往的故事,从掌握马鹿舞、蝴蝶舞、孔雀舞等传统歌舞的艺人那里汲取第一手鲜活的创作元素。

在创作过程中,茶艾南和团队不断创新编曲、提炼舞步。把傣族古调混进电子节奏,把佤族吟唱,嫁接在嘻哈beat上,为了找到一个“既传统又上头”的鼓点,通宵编曲……他们创作出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傣族舞曲《南西米》、泼水舞曲《UP耿马》《来玩西双版纳》等一批作品,在网上引发现象级传播。

2023年,茶艾南为佤族摸你黑狂欢节创作了《摸你黑狂欢曲》并在MV中亲自出镜,动感十足的说唱让网友纷纷点赞:“当民族文化遇上现代艺术,擦出绚丽的花火”“佤族说唱真的很有味道”。

对于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也有质疑声。年长的人认为佤族音乐不该被改得“面目全非”,年轻人觉得不适合加入现代音乐。但茶艾南坚持自己的看法,“音乐本就没有界限,民族音乐是古老的,也可以是时尚的,只有你愿不愿意打破思维。”

不追名气 只想做发自内心的创作

这些年,茶艾南写了上百首歌,有民族歌舞也有公益歌曲,他一直用音乐传播民族文化、用音乐传递正能量。

在这些创作中,产生了不少有分量的作品。2013年,创作耿马傣族《马鹿舞》的音乐,拿下云南歌舞乐大赛金奖;2015年,为电影《北京卡门》作曲,影片斩获美国休斯敦电影节白金奖;2017年,为佤族舞台剧《族印・司岗里》作曲,捧回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音乐创作奖;2019年,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傣族・女创拳》作曲,摘得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2021年,创作《阿佤人民幸福歌》《新歌唱给总书记》,获中宣部点名表扬……

虽然成绩斐然,但他却对提升名气不“感冒”。面对知名乐队的邀约、选秀节目抛出的橄榄枝,他都一一婉拒。在他眼中,守住初心比追逐热度更为重要,自己的根在佤山,“传好佤山的声音,才是我的事。”潮流不过是人生中一闪而过的绚丽,“能够去做发自内心的创作,才是真正的幸福”。

即便《UP耿马》等作品走红网络,茶艾南也只将它们视为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开始。“都说民族的是世界的,但得靠我们做出来。”他相信,随着年轻一代民族音乐人的成长,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民族音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谈起未来,茶艾南眼里有光。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一个可以包含更多民族文化的佤山艺术中心,有好的录音棚,有能让中国、东南亚国家艺人都能来演出的舞台,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遇。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包容与理解,对音乐的真情热爱。

 

策划:浦美玲 段琪宇 自建丽 杨萍

编辑:赵琳

设计:奎佳良

部分资料来源:云迹青年融媒工作室、中国新闻网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相关链接:

云南乡土文化能人 | 杨建荣:34年匠心 让陀螺“活”出新风采

云南乡土文化能人|和桂全:东巴鼓声传千年,纳西匠心润乡土

云南乡土文化能人|李国良:“大白站长”有“百”招

云南乡土文化能人|尹德飞:用双手“编织”滚烫人生

云南乡土文化能人|白绍斌:木刻“绝版”人生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