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昆明逛市场,人民日报关注篆新农贸市场

来源:人民日报 2025-11-12 09:48:01 【字体:

来昆明逛市场(我与一座城)

半夏

这些年,篆新农贸市场成了来昆明的外地客喜欢的打卡点。“篆”字,源于其所在地附近的一个地名——篆塘。篆塘是古代昆明滇池北岸的一个水运码头,滇池水面上往来的运粮船到此需要调头回转,最初称为“转塘”,后以谐音雅称“篆塘”。“新”自然是原来的“旧”变革为“新”了,现在这“新”字寓意着农贸市场的活力和创新,更意味着食材的新鲜和多样性。

从前,篆新农贸市场是昆明人的心头爱,现在它不独属于昆明人了!春天,来篆新看新鲜,吃花、嫩叶芽尖者很多。夏天、秋天来避暑,吃野生菌子、绿色野菜的绝对不少。到了冬天,来昆明寻暖阳、观鸥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顺便来篆新找小吃、买地方食材。

米线、饵丝、饵块摊点前,卖米线的女子忙活着。她依顾客需求手抓米线过磅的利落样,让人佩服。老昆明人家不太重视午饭,就爱买点米线加肉末、酸腌菜、细韭、豌豆尖,回家煮小锅米线,省时省力。

我出生在滇东北会泽县,篆新农贸市场里有很多会泽籍生意人。这天,看见一个会泽县城口音的店主,把产于会泽高寒山区的开花洋芋蒸熟后擂成了洋芋泥,再搓捻成条状,外裹干的洋芋淀粉售卖,我立即买下。

走了几步,又被一筛子里的黄豆腐吸引。黄色只在外表,内里还是白的。黄豆腐是云南人常吃的豆腐种类。出产于滇东北宣威市的黄豆腐,通常是买回去切成片和韭菜炒了吃,这两年,黄豆腐也兴烧烤,很香。这种豆腐从前叫姜黄豆腐,一听便知是用姜黄染了色的,也有用黄栀子的果实来染色的。宣威火腿天下扬名,这黄豆腐是冠着宣威名头的又一特色加工食品。

进篆新农贸市场,必到那家地州生态菜摊前看一看。摊主是个女老板。我曾数过,她的摊位上竟有100多种独特的食材在卖。走到跟前,我说:“今天的抽筋菜好新鲜好嫩啊!”她回一句:“买点?你还懂嘛,它又叫鹅肠草!”我竖起大拇指,跟她聊起来:“20多年前我吃过,都是自己去野地里采摘的,拿它煮豆腐好吃!”

女老板知道我对摊上的特色食材有兴趣,特别提醒我:“小雀辣今天上市了!”果真,是绿色的小雀辣!它的辣度远超小米辣,我曾领教过。早年间到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带采访茶马古道,在一崖石高处见一株野生的小雀辣,大小跟葵花籽一样,直冲冲地朝天生长。当地朋友提醒说这小雀辣太辣,一般人不敢尝试。我摘了一粒,刚咬开,感觉耳朵就“轰”的一下辣疼了,双手捂着耳朵又跳又叫,辣出了眼泪。眼下看见的小雀辣比野生的长出一倍,应是人工驯化的。本世纪初,当地老百姓把野生植株挖回来,种在房前屋后,后来在当地农科人员的指导下,小规模人工种植成功。这些年,云南的林下经济搞得相当红火。

昆明是一座可以分享的城市,分享它一年四季的好气候,分享它的蓝天、白云、鲜花、美食。就连它的农贸市场,都可以逛一逛,可以分享。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