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中)与同事钻研技术。
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的模拟驾驶室里,动车组司机胡军手把手指导年轻学员操纵最新型的“复兴号”动车组模拟器。从制动手柄的45°回旋角度到紧急制动阀的0.3秒触发阈值,一批批动车司机在这里学习到胡军“毫米级”的精准操作,驾驶高铁驰骋在崇山峻岭间。这名从业30年的老司机,不仅见证了云南铁路从普速列车到高铁的跨越,更用自己的双手和经验助力这一历史进程,成为钢轨上的“追风者”。
1994年,18岁的胡军来到昆明机务段,成为昆明铁路局最年轻的电力机车司机。那时云南铁路还停留在“绿皮车”时代,客车最高时速仅70多公里。担任城际列车司机的他,因善于钻研,解决了长大下坡列车冲动问题,被同事们称为“平稳哥”。
随着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胡军的职业生涯迎来转折。2004年“4·18”大提速时,他经历了极富挑战性的驾驶考验:两个车站间10多公里的距离有11处变速点,既要精准控制速度,又要保证平稳。自此,“平稳操纵,硬币不倒;准点运行,正负10秒;车启客不知,车停客不晓”成为胡军不懈追求的目标。
2016年,云南迎来高铁时代。作为云南首批动车组司机,胡军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更需要思维的重构。”沪昆高铁、南昆客专联调联试期间,他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奔波在线路上,连续奋战150余天,标注136处风险点,首创“三色风险图”工作法,编制216项标准化文件,摸索出一套适合云南特殊地形的操纵方法。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面对中老铁路客货运量逐年增长、运输效率亟待提升的难题,胡军主动请缨到中老铁路“尖刀班”工作。他长期转战在艰苦地段,带领团队成功摸索出“国际列车安全无感操纵法”“跨国快速调运作业法”等一系列创新操纵法,使中老铁路货车牵引定数从2000吨提升至2500吨,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动车组对位停车误差控制在0.2米范围内,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随着中老铁路、丽香铁路等线路相继开通运营,胡军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新人上。在汇集了动车、客车、货车等各领域顶尖人才的胡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墙上挂满的技术攻关成果展示着团队的不凡实力。在胡军的倡导下,昆明机务段建成全国铁路首个火车司机实作练功线——金秧练功线,通过实作练功使新司机应急处置能力提升70%、故障判断准确率达98.7%。
30年来,胡军积累了200余本写满技术要点的笔记,添乘记录达3000余小时,实现5105趟安全行车,累计行程195.8万公里,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中国铁路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云南首席技师”等荣誉。他的身上,既有老黄牛般的踏实坚韧,又有千里马般的奋发进取;既能传承几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敢闯技术革新的无人区。和千千万万的铁路奋斗者一样,他用钢轨丈量大地,用速度改写时空,在车轮与铁轨的奏鸣中,谱写着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