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走出了一条从原始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经济跨越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持续稳固、人民幸福安康的壮美画卷。
六十载沧桑岁月,西盟县各族干部群众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经济总量节节攀升、产业集群加速聚集、现代工厂拔地而起、秀美景色点绿成金,发展势头在提速、发展难题在破解、发展动能在积蓄、发展信心在增强,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道上,正以奔跑的姿态笃定前行。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5.07亿元,比1965年增长了1595.8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1965年增长了537.3倍、936.6倍、757.3倍和574.9倍。
六十载备尝艰辛,西盟县各族干部群众心有所向、不惧路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率先在“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打造出中国减贫的“西盟案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向着更高目标攀登,“蔗林果”3个主导产业从基地到工厂实现全面发展,橡胶、茶叶、咖啡等传统产业稳固提升,肉牛、速生丰产林、坚果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每年约3.8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佤味牛皮”“西盟坚果”等地标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
六十载风雨兼程,西盟县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坚持把“共建美好家园”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持续深挖独特资源,补齐短板弱项,在城乡发展水平上寻求更大突破,实现了从边陲小城到“幸福佤山”的华丽蝶变。在六十年艰苦建设中,当地谋划推进大批惠民项目:交通方面,瑞孟高速西盟段建成通车,农村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户户达;民生保障上,安全饮水、电力供应、邮政服务、网络覆盖均达100%;农业发展中,9.86万亩农田灌溉无忧。同时,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房升级改造完成,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设施广泛覆盖,配套管理机制持续完善。东西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升。
六十载只争朝夕,西盟县各族干部坚守初心、赓续奋斗,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和职业教育渐成体系,教职工人数、在校学生人数较成立初期分别增长14.13倍、5.27倍。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机构数量、床位数量较成立初期分别增长11.4倍、5倍和4.5倍,县医院创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建成运营。佤族织锦等14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涌现出佤部落、司岗里、甩发舞等一批知名文艺作品,各族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日益富足。
六十载岁月变迁,西盟县各族干部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生态屏障更加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常态化开展绿美建设,7家单位获评省级“绿美典型”。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设备覆盖率、卫生户厕覆盖率均达标。河(湖)长制市级考核取得“六连优”的成绩。如今,西盟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空气质量指数、森林覆盖率、河湖水质指标始终处在前列,一以贯之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塑造“西盟气质”。
六十载光阴流转,西盟县各族干部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守边为己任、稳边为重点、强边为核心,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强边固边工作。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中共西盟县委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娜袜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先进典型,“共产党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的铮铮誓言已融入血液、代代相传。在强边固防中,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群众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乡村的大小事务纳入在网格、掌控在网格、解决在网格,全县安全感满意度始终处于全市全省前列,力所乡获得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称号。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风雨兼程。回看沧桑巨变,西盟县各族儿女无比骄傲、倍感自豪,广大干部群众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记者 沈浩 胡梅君 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