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磊:云南儿童文学何以成为地域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典范
在新中国的文学版图上,云南从来就是一个儿童文学大省。独特的西南历史文化根基、突出的边疆民族特色、神奇的高原边地风情,是云南儿童文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云南儿童文学作家们立足云南本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关照社会现实,展开奇幻想象,写出了数量众多且具有浓郁民族和边地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乔传藻的《醉麂》《望天树》,沈石溪的《狼王梦》《象王泪》,吴然的《天使的花房》《走月亮》,张昆华的《蓝色象鼻湖》《杜鹃醉鱼》,陈约红(湘女)的《赶马人的城》《长翅膀的山》等。他们当中的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儿童文学大奖,有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科书,部分作品进入全国畅销书行列。云南儿童文学方阵作为一支特色鲜明且独具魅力的“劲旅”,已融入中国儿童文学主潮,丰富了我国儿童文学艺术宝库。
云南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代地域儿童文学写作的典型范例是云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云南作家如苗歌、孙继斌、白桦、季康等在创作大众文学的同时,也为孩子们写了许多作品。他们将独具特色的云南风土人情融入儿童文学创作中,把云南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情感介绍给全国读者,引起了读者和文学界的关注。在随后的七十年间,云南乡土儿童文学逐步走向成熟,蔚然大观,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极具分量和影响力的作品。儿童文学界众多专家如王泉根、樊发稼、束沛德、谭旭东等均认为当代儿童文学地域写作的典型范例是云南。
晨光出版社作为成长于云南本土的一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从成立之日起承担起了出版云南儿童文学的使命,为云南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森林书库》《绿宝石少年长篇小说》《中国儿童文学名家书系》到二十一世纪的《金芒果原创儿童文学丛书》《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等,屡结硕果。云南儿童文学何以成为地域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典范?有创作乡土儿童文学的传统,有滋养云南儿童文学的沃土,有几代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的热忱守望,接力书写,也有不少儿童文学出版人孜孜矻矻,积极推动。这是众多作者、出版人数十年满怀理想接续奋斗的结果,凝聚了众多醉心云南儿童文学事业者的心血与智慧。
传承地域儿童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云南儿童文学可谓繁星闪烁,成就辉煌。这一时期活跃在儿童文学界的全省儿童文学作家超过百人,创作空前繁荣,汇集成一支主要由中青年作家组成的蔚为壮观的作家群——“太阳鸟作家群”,被全国同行公认为“崛起的新山脉”。这群“太阳鸟”已从边地飞向了全国。较早的太阳鸟代表作家有刘绮、杨美清、马瑞麟、钟宽洪等;后来有李乔、彭荆风、李钧龙、张昆华、普飞、杨明渊、朱德普等。其中以乔传藻、吴然、沈石溪等负有盛名。“太阳鸟”作家群“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中采撷具有云南文化内涵的亮点进行创作。他们驾驭作品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发挥得淋漓尽致”。(王泉根语)
近年来,云南儿童文学老中青年三代作家以敏锐的传神之笔,丰沛的创作激情,吹响了云南儿童文学再出发的集结号,亮出了一张写满云南乡土特色的儿童文学新名片,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绘本等佳作迭出,如吴然的《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陈约红的《好想长成一棵树》《云端上的梯田》,王新明的《山芽儿》《山花怒放》,马瑞翎的《独龙江上的小学》等。整个儿童文学的活跃,吸引了不少童心未泯的纯文学作家为孩子们写作。曾获“骏马奖”的纳西族作家和晓梅的《东巴妹妹吉佩儿》,向神奇的东巴文化礼敬,在亦真亦幻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这些年声名鹊起的彝族作家吕翼的《疼痛的龙头山》,以昭通鲁甸龙头山地震为背景,走进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儿童世界。还有定居西双版纳南糯山的马原虔诚地把收集到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转化成他的瑰丽的文学表达和图画——《湾格花园》《砖红色屋顶》。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环境、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为儿童文学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云南是一个儿童文学创作的天然宝库。云南的江河峡谷,竹楼月色,少数民族山寨,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民俗,是滋养云南儿童文学的沃土。生活在这块红土地的儿童文学作家们用饱蘸少数民族儿童生活情韵的语言,描绘了云南各族儿童精神飞扬的梦想。把大西南边陲的美丽富饶与神秘的红土高原上发生的奇闻逸事作为抒写对象,把有关太阳鸟、孔雀、大象、麂子、泼水节、火把节的故事娓娓告诉读者。无论是诗意荡漾的月楼夜色、苍茫无边的江河峡谷,还是幽深茂密的莽莽森林、层叠变幻的大地梯田,都足以使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读者惊叹不已。
陈约红的《好想长成一棵树》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正如她在获奖座谈会上所言,云南神奇的自然风光,各民族异彩纷呈的风情,也是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她所有对于生命、生活及至对于人生的启迪,都源自这片自然纯粹、万物有灵的土地。
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是生态文学创作的天然基地。近年来,云南儿童文学不断向“自然生态”领域延伸。他们以开放的视野、现代的思考和强烈的使命意识,书写自然,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唤对人类生存家园的保护。其作品视觉和主题有新意,有深度。“生态文学”不仅是二十一世纪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今天世界文学创作的主题之一。“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曾提出要在云南树立一面生态文学的大旗。2021年的新年伊始,西双版纳的象群“北上南归”新闻顿时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目光。云南热带雨林、野生亚洲象、红土高原、边地风情同样是孩子们极为感兴趣的话题。陈约红以儿童文学作家特有的视野和激情,为少年儿童读者创作了《勐宝小象》。“这部作品不仅以充满感性的笔触描绘出西双版纳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呈现出真切、亲切的乡土风情,而且更充满理性地、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一野生动物热点事件中所反映出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海飞语)
绘就云南地域儿童文学的出版蓝图。晨光出版社作为云南省内唯一一家专业少儿儿童出版社,有组织出版儿童文学的良好传统和深厚基础。早在2012年8月,晨光出版社组织包括高洪波、王泉根、吴然、冉隆中、张昆华、汤萍等在内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在云南省文联、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指导下,反复调研,数次召开论证会,精心制定“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出版计划”。该计划以打造中国地域儿童文学响亮品牌为目标,致力挖掘“自然生态文学”“边疆少数民族儿童文学”“跨境边地儿童文学”等题材,用力描绘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精神风貌和美丽梦想。书系计划用三至四年时间,出版约50部作品。这是一件为云南本土儿童文学发展繁荣、为各民族少年儿童谋福祉的大事情。书系中《藏獒渡魂》《象王泪》等一批图书成为畅销书;《红渡船》《小活佛》等获得了“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奖”“上海好童书”等荣誉。
与出版项目联动的“七彩云南儿童文学人才振兴计划”亦同步实施。该计划是云南儿童文学人才的整体梳理、培养和储备。以云南省作协、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为纽带和平台,着眼于培养一批云南本土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着力培养他们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心系小读者,沟通大市场的写作意识,并通过本次出版计划推出新人新作,使云南儿童文学创作队伍较快发展壮大。
研讨会为云南地域儿童文学的升级加油。2013年12月,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晨光出版社联合多部门在昆明举办“打造云南儿童文学升级版”研讨会。张之路、沈石溪、吴然、马原、于坚、孙建江、李东华等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专家出席会议。研讨会主要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重振云南儿童文学雄风,做大做优云南儿童文学,并以“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为龙头,带动云南儿童文学“滇军”队伍整体推进等问题。与会者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儿童文学创作手法单一,缺乏创新活力,创作的总体实力减弱,没有出现在全国很有冲击力的作家、作品,云南儿童文学的优势正在消解。研讨会要通过专家论坛、名家指导、作者座谈、编辑辅导、读者交流等形式,就云南儿童文学在队伍建设、创作方向、题材选择、编辑出版、宣传营销、研讨评论、品牌立意、推广嫁接等方面问题深入研究,寻找对策。从2024年起,晨光出版社每年都将开展“晨光原创儿童文学创作研习营”等系列出版文化活动。活动目的是聚合优秀作家资源,向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和出版家,请教论证与把脉问诊,听取宝贵建议,探索一条富有晨光特色、融汇八面来风的云南儿童文学出版之路。
笔会采风为云南地域儿童文学的繁荣助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殷切希望云南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作为本土专业儿童文学出版社,如何把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与云南独特神奇民族民间风情相结合,出版云南题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已然成为出版社的担当和使命。只有组织作家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在云岭大地行走,捕捉诗意葱茏的云南故事,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从2013年10月起,晨光出版社先后组织了“七彩云南金秋笔会”“滇西采风笔会”“春天三部曲笔会”等采风体验活动。方卫平、吴然、周锐、刘海栖、彭懿、冰波、薛涛、王勇英、王一梅、殷健灵、萧袤、王巨成、陈诗哥等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积极响应。他们深入中国(云南段)边疆山寨,走访国门小学,体验边疆多彩多姿民族风情,感受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了解边疆少年儿童的生活和梦想。他们用心用情记录生活,讲述云南故事,把现实生活、古老历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个个色彩斑斓、和谐美好的边疆少年儿童之梦。笔会采风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诞生了一批思想品质饱满,时代气息浓郁的云南题材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如吴然的《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王勇英的《雾里青花泥》、薛涛的《白银河》、殷健灵的《天上的船》、彭懿的《灵狐少年》等。
文学工作室开辟云南地域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新途径。2019年,晨光出版社成立刘珈辰工作室。近年来,刘珈辰创作了长篇儿童小说《鸟鸣声声桃花开》《小象旅行日志》《最后10米》等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沧源边境村佤族老支书这一重要事件,刘珈辰深入边境村采访,创作了佤族儿童文学作品《阿佤山的回信》。
中国幅员广大,是由无数的地方组成的,而这些地方,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文化传统来看,拥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尤其是山高水长、距离中国版图中心十分遥远的边疆地区,更是另一番天地,它们为中国文学提供了独特的写作资源。而“独特”这个词对于文学来讲,永远是一个关键词。晨光出版社作为一家边疆少儿出版社,如何利用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鲜活的地域民族文化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之路,一直是认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那就是继续深入挖掘并利用好云南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大自然儿童文学精品;守住文学根脉,紧扣时代脉搏,讲好中国边疆民族儿童精彩纷呈的故事。(作者 张磊 云南晨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