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切四:以青春之火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2025-08-11 16:19:51 【字体:

七月盛夏,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的火龙果迎来丰收。殷红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们头戴草帽在田间穿梭采摘。田埂上,满载火龙果的三轮车来回奔忙,冷链货车整装待发,一箱箱火龙果正被快速装车准备运往各地市场。在这丰收的景象里,记者捕捉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西双版纳果然果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切四。

“这批火龙果产量约800吨,品质很好,主要销往西北地区的大型商超,还出口到尼泊尔和俄罗斯。”切四介绍,由于品质优良,火龙果早已被预订一空。

切四出生于打洛镇的一户普通人家。2009年,19岁的他外出闯荡。在外打拼的岁月里,切四历经磨炼,不仅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攒下了创业资金。2015年,他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刚回来时养过猪、种过香蕉,干得还不错,还被镇政府评为‘青年致富带头人’。”切四回忆。

2018年,切四敏锐地发现水果市场潜力,转型做水果代办,并大胆引进台湾苹果枣新品种。刚开始新品种种植并不顺利,一直被病虫害频发、产量低下等问题困扰。“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跑到农业院校请教专家,去其他产区学习,反复试验育苗技术,失败了就重来。”切四说。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努力,他最终掌握了苹果枣的科学种植方法,不仅实现产量翻番,还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加入种植,使苹果枣成为当地特色产业,每亩增收超5000元。合作社果农兰三说:“我家种了200多亩苹果枣,这两年价格好,亩产可达4吨多,收入很可观。”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切四深知,零散的种植难以抵御市场风险。2019年9月,他联合当地20多位种植大户成立西双版纳果然果语农业专业合作社。创业初期,他自掏腰包购买设备,搭建冷链仓储系统,带领团队跑市场、谈订单。如今,合作社加工仓库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库存能力提升至800余吨,种植规模扩大至6000余亩,与200余户种植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帮助农户销售火龙果超1万吨、苹果枣1500余吨,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超1万人次,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收入稳定,每个月能挣四五千元。”合作社工人汤住说。

从一个人创业到一群人致富,切四始终将乡亲的利益放在首位。合作社推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销售”模式,解决农户种植管理和销售难题,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培养出30余名“土专家”。合作社果农佐标感慨:“以前没技术、没销路不敢种,现在合作社提供技术、种苗、肥料还包销售,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想尝试种植新品种,扩建冷链仓储,让水果走得更远;还想做电商直播,让果农在镜头前介绍家乡味道。”切四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在家乡的土地上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从单打独斗到带动乡邻,从艰难摸索到产业兴旺,切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在实现个人成长与突破的同时,也成为家乡发展的领路人,让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切四的这段奋斗历程,既是个人的成长故事,也是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奉献家乡的生动实践,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建设,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光彩。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