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中国舞蹈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于10月29日至31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终评展演。

本次终评演出共3场,来自全国各地的51个作品按抽签顺序依次上演。这些作品通过多元形式彰显民族特色、展示地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比赛精彩纷呈,可谓是一场展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魅力与时代质感的视觉盛宴。
为助力本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云南省文联党组、云南省舞蹈家协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一年前就通过举办第三届云南舞蹈原创作品展演等方式,层层遴选、扶持作品,对选送的20个参赛作品反复打磨,最终,6个作品入围终评。它们分别是:云南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省歌舞剧院编排的《太平有象》《望山》《森灵》,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编排的《幸福路上》,昆明城市学院编排的《月亮之下·云彩之上》,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艺术团联合创作的《牛·弦·情》。
傣族舞蹈《太平有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亚洲象北上南归的真实故事为缩影,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傣族舞蹈的传统韵律与“拟象”姿态相契,在完成祥瑞象征的同时,尽情讴歌当下的太平盛世,礼赞新时代。

《太平有象》
《幸福路上》以中老铁路为背景,展现了云南各族群众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加速奔向幸福生活的鲜活场景。作品以铁路沿线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为题,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云南少数民族以及老挝传统舞蹈的融洽配合,彰显中国速度,既承载两国间的文化温度,又是两国人民“共赴幸福”的轨迹。

《幸福路上》
《望山》以景颇族男子群舞的方式,生动诠释景颇族男人如山峰般深厚的责任与力量,同时,在“山”之意象中呈现景颇族的精神图腾。

《望山》
《森灵》用白色羽毛扇为道具,在细腻精巧的动作语言中将白孔雀羽毛姿态的灵动铺展蔓延,在与独舞演员的配合下,形塑“形神兼具”的“森灵”具象,他们不仅是自然生灵的象征,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赞歌。

《森灵》
《月亮之下·云彩之上》以布朗族少女“踏云逐月、云月诉情”的动态流转,勾勒出了布朗族少女自信昂扬的生命状态,以及新时代语境下的美好愿景。

《月亮之下·云彩之上》
《牛·弦·情》以藏族弦子舞为主体语言,通过牛、弦的互动关系,完成了牧童与牛之间的情感构建,呈现了传统藏族文化中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体现了粗犷敦厚、自然虔诚的高原文化。

《牛·弦·情》
在此次评奖展演活动中,云南作品以多元的民族风格、丰富的民族情感、强烈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彰显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