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龙雪山见证下,76岁的赵煌正俯身于泛黄的东巴纸上潜心创作。他运用竹笔,蘸取来自金沙江畔的矿物颜料,将纳西族先民对天地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一笔一画凝聚在画作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纳西族东巴画”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煌用自己一生的坚守,让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光彩。
据赵煌回忆,在丽江古城的老宅里,年幼的他第一次见到了家中珍藏的东巴画经卷,那些神秘的纹路深深地吸引着他。20岁那年,作为知青下乡的赵煌,有幸在原丽江县大东、鸣音等地跟随和燕青、和即贵等老东巴学习东巴画。在接下来的12年里,他跑遍了云南和四川两省纳西族古老村寨,四处搜集散落的东巴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目前珍藏东巴经12本、东巴画60余幅,为东巴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出于对东巴文化深沉的热爱与不懈追求,1976年,赵煌毅然决定从教师岗位退职,全身心投入到东巴画的探索与创作中,先后在原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所、东巴博物院潜心实践钻研,并到四川美术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深造,系统地学习艺术理论。他将现代绘画元素融入东巴画中,形成了自己古朴粗犷、夸张生动的独特风格。2019年3月,赵煌在古城区总工会成立“民族文化传习室”,长期向公众传授东巴画知识与绘画技法,坚持每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徒,为东巴画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东巴画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是活生生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用双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传承。”赵煌介绍,2013年起,古城区非遗中心在束河中心校黄山完小等中小学校设立传承点,聘请传承人为授课教师。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方式,广泛激发了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为东巴画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强大的动能,作为参与者,也更加坚定了他对文化传承的信心。
据了解,赵煌的东巴画作品先后在欧洲11国、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国内多个城市展出,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赞誉。他的代表作《署神》《爱》展现了自然之神原始图腾的粗犷,又有现代美学的张力,于2015年在中国第十届文博会G20国际文化交流书画艺术展中荣获铜奖。
面对一系列成就,赵煌淡然地说:“我只是把纳西祖先看待世界的眼睛,借给当代人看看。”如今,赵煌依然保持着每天清晨作画的习惯,他的新作《播种的季节》中,将雪山、村落、劳作、服饰等元素巧妙融合,展现了纳西文化的深厚底蕴。赵煌表示,每一代人都是文明长河中的传承者,他希望年轻人能够继续接过接力棒,让纳西族东巴画熠熠生辉。(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和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