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敏
生涯是指人一生的发展轨迹,生涯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外部世界并制定自我规划的教育活动。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生涯教育正迎来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通过数字化工具为每个学生勾勒独特的成长画像,不仅能打破以往生涯教育中信息固化的壁垒,更能将抽象的书面规划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成长规划,有利于优化青少年探索自我与认知世界的路径,让每个个体都能更清晰地定位自身坐标,在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中找准前行方向。
以精准测评为支撑,锚定生涯方向。生涯方向的明确,既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精准测评,则帮助学生锚定生涯方向。突破课堂与问卷局限,利用智能终端记录学生的课堂互动频率、社团实践时长、跨学科任务完成质量等行为数据,结合线上兴趣测试、价值观量表,构建涵盖能力、兴趣、价值观、行为的四维数字档案。同时,引入AI动态调适算法,实时追踪学生的阶段性变化,如当学生选修新专业课程、参与行业讲座或获得技能证书时,档案系统会自动更新个人标签。
以交互体验为窗口,深化职业认知。塑造更成熟、务实且进取的职业认知模式,可影响学生对职业的理解、期待及践行方式。针对传统职业认知教育受限于图文展示而导致学生“知其名不知其实”的痛点,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设计互动式职业任务场景。可在虚拟环境中设置典型工作任务,让各专业学生提前获得工作体验。如以“市场调研员”的身份完成产品推广方案策划、在程序员办公室应对突发的代码调试问题等,通过决策反馈和过程复盘,强化学生对职业所需的技能与思维方式的理解。此外,还可利用直播连线、虚拟访谈等形式,构建跨时空的职场连接,邀请不同行业的从业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在具体的虚拟场景中结合实际案例讲授。比如,在模拟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工作场景中,从业者可讲述某款App从需求调研到上线的全过程,为学生解析遇到的问题及鼓励其思考解决方案。
以职业实践为抓手,优化教育成效。高质量的职业实践,能让学生明确求职意向、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对此,高校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能够根据学生的行为数据,分析其学科优势、性格特质及职业倾向,推送阶梯式实践内容的智能匹配系统。比如,对于性格外向、擅长沟通且倾向于教育行业的学生类型,系统可安排从课堂助教、社区公益授课到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案设计的一体化递进任务,且在各阶段任务下设若干小目标,确保实践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避免任务难易不当与学生实际脱节。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