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丽
云南地处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接合部,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和多个国家级口岸,是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了云南在对外开放中的特殊使命。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云南的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云南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从磨憨到瑞丽、从河口到腾冲,一个个国际口岸城市如明珠般镶嵌在边境线上,成为连接内外、沟通中外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云南国际口岸城市的能级,加速对外开放辐射能力的建设,不仅对云南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更对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口岸经济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引擎。云南亟须以创新思维重构发展格局,推动口岸经济实现质的跨越,使之成为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一是强化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云南作为西南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打造梯度转移示范区。重点建设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园区,精准对接东部产业转移需求,构建“东西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创新边贸发展模式体系。深化“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的模式创新,构建“贸易+加工+电商+金融”的复合型边贸生态。完善边民互市的基础设施,拓展商品品类规模,打造数字化边贸服务平台,实现传统边贸向现代化跨境商贸的转型升级。三是构建特色产业生态圈。立足云南的资源禀赋,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园区+配套政策”的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口岸经济示范区。这一系列举措将有效提升口岸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强劲动能。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制度创新与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应秉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理念,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可复制可推广为检验标准,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新高地。一是深化投资领域改革,通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本集聚。二是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深化与周边国家在贸易通关、标准互认、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构建高效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三是探索金融开放创新,在跨境投融资、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先行先试,积极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交通物流是对外开放的战略命脉。云南应充分发挥中老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枢纽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化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一是强化物流主体培育。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统筹布局中转仓、海外仓等关键物流节点,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二是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积极推进公铁联运、空铁联运、水铁联运等模式创新,重点突破陆路运输“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全面提升跨境物流运输效能。三是深化国际物流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在物流标准、信息共享、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物流成本优化和服务水平提升。通过构建立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云南将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睦邻友好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云南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一是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多领域务实合作,拓展经济、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进出口企业创造更加安全、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二是要强化信息支撑体系。通过对周边国家经济、政策的基础研究和持续跟进调研,及时了解周边国家市场发展状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口岸管理和进出口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三是要推进惠民工程建设。实施精品合作项目,重点打造惠及民生的“小而美”示范工程,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共建国家人民。四是要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口岸协同开放,实现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消除制度性贸易壁垒。通过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网络,最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讲师;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云南建设国际口岸城市实证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PJ20247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