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郗春嫒 郑艺雯 王兰
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企业家精神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稳定器”、改革创新的“助推器”,也是推动新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和关键要素。
在云南的发展历史中,滇商群体如王炽、李达三、马铸材、庾恩锡、马如骥、缪云台等知名人士在拓疆通联、稳边兴边、保家卫国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厚重的家国情怀,为当前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珍贵的云南样本。2023年召开的首届滇商大会指出,滇商是一支有家国情怀的队伍。滇商的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对家的深厚情感;是对家庭、家乡的认同与维护;是一份自觉承担家国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对滇商知名人士后人口述的实录研究,淬炼出滇商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包括“爱国爱乡、团结互嵌;承责担当、归乡报本;拓疆通联、和合共兴;振经繁济、稳边兴边”。在当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背景下,基于价值共创视域,从价值内化、责任践行、多方协同及凝心聚力四个维度切实赓续滇商家国情怀,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内化:从观念认同到观念共识。观念共识是赓续滇商家国情怀的驱动因素和前提条件。滇商群体首先通过对家国情怀的要义“爱国爱乡、团结互嵌”形成观念上的认同,继而通过商业实践内化成滇商群体的观念共识。“钱王”王炽积极组织乡勇,保卫桑梓,将“保家护土”信念内化为行为准则;滇籍侨商马铸材在抗战时期深感救国救民匹夫有责,率商队从印度运送援华物资和紧缺商品,以商业行动践行家国情怀;“达记”创始人李达三深知团结的重要性,把“团结共融”理念付诸实践。滇商用实践内化出滇商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他们始终将商业活动与国家利益、家乡发展紧密结合。滇商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价值内化既能增强群体内部凝聚力推动商业壮大,又能通过经济合作与文化互嵌维护民族团结,这为当代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家国情怀范本。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企业家应将“爱国爱乡”“团结互嵌”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共同的行动指南。
责任践行:从个体担当到环境共建。环境共建是赓续滇商家国情怀的保障。近代滇商在家乡与社会发展中展现出“承责担当”的责任意识及“归乡报本”的奉献精神。他们深知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致富思源,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侨商梁金山积极出资参与修建滇缅公路、惠通桥等交通设施,为抗战时期的物资运输奠定良好基础;云南烟草先驱庾恩锡创办了云南首家机制卷烟厂,开创烟草事业,助力云南经济发展。他们满怀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和感恩之情,归乡报本,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滇商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责任践行既能提升企业形象、优化商业生态,又能通过资源反哺与民生改善,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向全社会宣扬“承责担当”“归乡报本”的责任意识,营造“致富思源”的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家将自身发展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构建起企业与地方休戚与共的责任共同体。
多方协同:从拓疆通联到合作共生。合作共生是赓续滇商家国情怀的关键。滇商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开放包容理念,凭借茶马古道等商路网络,将商业活动延伸至边疆地区和海外市场,其商业活动凸显了“拓疆通联”的开拓精神以及“和合共兴”的合作理念。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滇商先辈们始终秉持“和合共兴”的理念,积极与国内外商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1938年,云南中茶公司成立后,因滇缅通道受阻转建下关茶厂,马铸材从中牵线,促成西康与云南的茶商合作;爱国华侨梁金山与英政府合办银厂,修路筑桥经营滇缅商业。滇商先辈们不仅与其他地区的商帮相互学习技术、交流经验,还与周边国家的商人开展贸易合作,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他们“拓疆通联、和合共兴”的理念,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滇商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多方协同既能高效整合资源、提升整体实力并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又能为深化区域联系、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推动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企业要将“拓疆通联”“和合共兴”的理念转化为开拓市场、共谋发展的实践路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从价值追求到价值共赢。价值共赢是赓续滇商家国情怀的动力。滇商有着“振经繁济”“稳边兴边”的价值追求,这不仅坚定了其为民服务的初心,还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家乡父老。滇商先辈涉足矿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创造了众多商业奇迹,为云南乃至全国的商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云南炼锡公司”总经理缪云台管理个旧锡矿期间,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将个旧的低品质锡条纯度从80%提炼到99.75%,打造了享誉全球的“YTC”商标,成为业界的国际标杆。地处边疆的云南,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滇商先辈们深刻认识到边疆稳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边疆开发建设。李达三先后独资经营和投资合办了下桥头铜厂、德钦和石鼓的石棉厂等十多个地方厂矿,这些工厂对边疆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滇商先辈们通过商业活动大大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滇商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凝心聚力既能激发商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又能通过资源整合与区域协作推动边疆繁荣,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动态平衡。新时代新征程,要传承“实业兴边”的使命担当,弘扬价值共赢理念,让民营企业在云南扎根并茁壮成长。要将“振经繁济”“稳边兴边”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区域协同发展实践,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弘扬企业家精神,凝心聚力,促进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系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文系教育部项目(项目编号:24YJA850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