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洪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基清廉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清廉学院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建设政风清明、教风清醇、学风清新、文化清朗的育人环境,清廉学院建设应聚焦发展改革锚点开展政治监督,聚焦学习重点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聚焦教育教学风险点开展日常监督,聚焦师生思想特点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学院发展改革、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育人全过程,纵深推进清廉学院建设。
聚焦发展改革锚点开展政治监督,推动政治监督效能提升
聚焦“两个维护”首要任务推进政治监督。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加大对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政联席会、党委会政治理论学习情况的监督,定期对各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带领广大党员师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
围绕健全制度机制深化政治监督。落实学院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压紧压实党政领导班子“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晰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廓清工作界限、畅通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依规、依纪、依法开展,规范、有序推动落实。
围绕重点任务做细政治监督。结合重点任务,制定政治监督清单,明确监督分工,建立监督台账,“清单式”开展政治监督。建立健全督办机制,按照时间节点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提醒督办,及时反馈问题,督促解决落实,确保重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聚焦重点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升师生遵规守纪意识
按照统一安排做好学习计划。准确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学院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措施,细化学习任务,规范有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教师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加强自我约束,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
围绕学习重点做好学习组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了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是知纪明纪的必修教材和守纪执纪的行为准则。为做好学习组织,学院党委应牵头成立党纪学习教育组织保障工作小组,负责相关学习动员、内容策划、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党纪知识入脑入心、党纪学习教育落实落地。
注重学用结合提升学习质效。除原原本本学之外,组织党员教师紧扣“六大纪律”进行研讨,并将教育系统违纪违法案件中容易触犯的条款编成学习手册,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定期开展警示教育,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普适性,让党员师生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聚焦教育教学风险点开展日常监督,提升教风学风建设质量
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擦亮专项监督“瞄准镜”,对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及开展情况实施动态监督,重点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研究生招录考试、资产管理、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廉洁风险点的监督力度。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要时间节点,学好用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确保监督无死角,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有力、落地见效。
抓好“关键少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有效发挥“两个责任”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牛鼻子”作用,压实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学科负责人“一岗双责”,推动各分管领导、各教研室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日常工作部署、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提醒潜在性问题和风险。
坚持抓常抓长,提升日常监督质效。开展廉洁“传话筒”活动,组织人员定期收集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对收集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排查、核实、解决,提升师生满意度,不断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聚焦师生思想特点开展廉洁教育,推动崇廉尚廉氛围营造
将廉洁教育融入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结合地方廉洁阵地、廉洁文化,立足校园特色、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提升廉洁教育质效,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体悟廉洁文化,接受廉洁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以培养廉洁时代新人的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加强新时代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找准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成长等内容的结合融入点,深挖廉洁元素,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清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构建谋划喜闻乐见的清廉活动。例如,通过在徒步活动中设置廉洁知识打卡,组织举办廉洁家风传颂、清廉诗词大会、廉洁故事青年讲等活动,让青年学生从廉洁教育被动接受者变为发起者和传播者,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清廉”的第一粒扣子。
常态化开展廉洁提醒。坚持底线思维,紧扣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洁提醒,推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抓好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节日问候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把清廉建设覆盖到每一位师生,为学院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注入“廉基因”,营造浓厚的学院崇廉尚廉氛围。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