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5-20 08:48:45 【字体:

作者:赵开灿 申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这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好保护生态底色、转化绿色动能、共享振兴红利的发展道路。我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绿美云南建设,为基层走好乡村生态振兴之路提供了道路和方向指引。

突出党建引领把好正确方向,推动生态振兴形成全民共识。生态振兴是必由之路。我省具有“动植大省、医药大省、农特大省、低碳大省、康养大省、绿色能源大省和口岸大省”等鲜明特点,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基层发展的关键命题。党建引领是坚强保障。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其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法宝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领导力。

巩固制度基础配齐要素保障,推动生态保护形成共治格局。做到保护与目标的有机统一。牢记嘱托,坚持生态立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切实做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的协调统一、有机统一。做到保护与规划的有机统一。从大到“一座山、一片林”,小到“一簇茶、一朵花”开始谋划布局,做到国土空间规划、耕地红线规划、天然林认定规划、项目分配规划等符合基层长远发展实际,用合理的规划将地区生态保护划成一盘棋。做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锚定全国全省绿色发展一盘棋的总目标,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共促共进。

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地区发展形成绿色循环。一是要由“吃大锅药”向“靶向治疗”转化。在推进相关政策过程中,要以实际效果为导向,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积极探索农特产品发展、生态文旅发展等乡村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机制。二是要由“一个赛道”向“全域竞技”转化。从基层实际出发,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从单打独斗、同质竞争的状况向协同发展、互促共赢、集中运营的模式前行。三是要由“资源优势”向“全能效益”转化。保护好本地区地理、生物、林果、水源等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探索发展绿色生态新质生产力。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生态发展形成成果共享。一个中心,即围绕人民这个中心汇聚力量。两个载体,即抓住突出制度、意识两个载体提供保障。依托村规民约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约束涵养改造群众家园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发展自强意识,让群众真正成为“两山”理论的践行者。三个变化,即实现生态持续变好、产业逐渐变强、群众慢慢变富三个方面的变化。通过招商引资和本地扶持,大力发展区域生态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深度,提高产品生态附加值、经济附加值。

[作者分别系腾冲市固东镇党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