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5-20 08:42:04 【字体:

作者:李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云南、四次给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回信,给第六届南博会和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致贺信,多次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云南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尤其是对云南边疆治理多次点题、作出部署、寄予厚望。今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再次指出:“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边疆治理作出“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固”的工作部署,我们必须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必须从时代性、全局性、系统性、差异性、实践性五个方面,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边疆治理的多元意涵,不断增强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准确把握时代性方位,化解边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夯实边疆治理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和2020年考察云南时要求围绕“三个定位”“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今年3月考察云南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从“中国梦”转向“中国式现代化”,为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校准了方向、明确了航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云南边疆各族群众与全国同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云南既面临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短板。化解这一矛盾,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边疆治理的首要任务。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着力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夯实边疆治理的物质基础,兜牢兜好民生底线。

切实增强全局性视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以边疆治理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边疆地区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构建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的重要空间和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太平洋、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是维护祖国西南安全的屏障,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云南如何统筹安全和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边疆治理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2020年再次考察云南时强调“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今年考察云南时,习近平总书记将“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放在“三个定位”的第一个来谈,要求“拓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新发展格局下,边疆治理必须跳出边疆看边疆,把云南边疆治理置于国家安全发展和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大局,在履行好强国固边的政治责任的同时,着力构建以安邻睦邻富邻为目标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深入理解系统性逻辑,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内在关联,找准边疆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边疆治理是国家(政府)运用国家权力并动员市场、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及各民族成员等不同主体的力量共同解决边疆问题的活动与过程的总和,在内容或任务上主要包括边疆发展、边疆稳定、边疆安全三个方面。首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三次重要讲话、四次重要回信中,始终贯穿着边疆治理目标任务这条主线。其次,从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来看,体现了云南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三次重要讲话均有涉及边疆治理的内容,体现了云南边疆治理的任务目标与国家治理战略的与时俱进,是对“治国必治边、治国先治边”重要论断的生动实践。最后,从总体目标与边疆治理的内在关联上看,“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开创发展新局面”不仅是统揽全省各项工作的总纲,而且与边疆治理的具体目标任务相互关联、相互贯通,为推进新时代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引。

牢牢把握差异性特征,深刻认识云南边疆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着力提升边疆治理现代化水平。边疆治理具有治理区域的边疆性、治理主体的民族性、治理环境的复杂性三个突出特点。新形势下,边疆地区既要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又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成为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新使命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云南时总结了云南的四个突出特点,在今年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边境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山水相连,无天然屏障,多以山脊、河流、田埂、道路、桥梁为界,形成我国陆地边疆少有的“一寨两国、一井两国、一屋两国”的独特景观,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复杂。因此,云南边疆治理要具有因地理、人文和周边环境复杂性而体现出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必须立足云南新省情和边疆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要认识和把握边疆治理的规律和特征,又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示范为引领,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围绕实现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围绕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大力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等,进一步优化边疆治理结构,完善边疆治理机制,提高边疆治理效能,全面构筑同守共建、厚重稳固的边境治理新格局。

贯彻落实实践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边疆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既是推动新征程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总遵循总指引,更是深化“三个定位”建设和开创云南发展新格局的施工图和任务书,为推动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边疆治理的实践性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对于不断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此作出全面部署,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深化清廉云南建设”“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以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推动党建引领边疆治理落地落实、见行见效。要努力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群众认同、本领高强的边疆基层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云南边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优化与效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ZD202402)和2025年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重大课题“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5YNDXXJ01)的阶段性成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