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志娟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农村社会逐渐进入转型关键期。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外流、利益诉求多元化等问题给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树立以党建引领农村基层重构治理的发展逻辑,是应对上述问题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高质量党建对于稳固国家治理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将高质量党建与农村基层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破解农村基层治理的各种“疑难杂症”,有效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还能使我国农村社会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具体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对于农村基层治理而言,党的领导是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因此以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严密完整、高效便民的党组织体系。其一,优化党组织结构和农村基层治理覆盖体系。助力农村基层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每个农村的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水平、重大治理问题等,采取更加灵活的党组织构建模式。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构建“党组织+产业”的治理模式,由党员带头协调好经济发展的总体关系,在这一基础上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网络,建立乡镇党委、村级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四级网格化党组织体系,做到各级职责分明。其二,强化党员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高质量党建的重点在于党员素质。一方面,要为农村基层治理拓宽优秀党员筛选渠道,尤其是退伍军人、创业致富者以及返乡大学生等,从中挑选具有丰富学识、强大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引领者”,在进入组织后要定期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考察,以保证整个党组织的纯洁性及先进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党员培训,根据不同地区的治理计划确定相关的专题实训,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借鉴经验不断提升自我。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良好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党在农村各项事务治理过程中的效能。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可以从自治、德治、法治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协同共治的发展新格局。首先,培育主体自治能力。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村民,都要在农村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村民要发挥聪明才干,辛勤劳动,用双手创造财富;各级各部门党员要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从每天的工作汇报中自我反思、寻找不足,并且主动接受上级和下层的监督和建议。比如,开展“村务阳光工程”,公示政务信息,虚心接受村民们的监督等。其次,涵养文明乡风。党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加强党风建设,为农村基层治理树立良好的模范标杆。在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的各种习俗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遏制红白喜事的铺张浪费、抵制高价彩礼等,强化道德约束。此外,党员们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定期开展模范评选活动,为村民树立学习榜样,增强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再次,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一直以来,农村相比于城市,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因此要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为村民提供免费且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如反家暴、遗产分配、赡养纠纷等,对这些问题进行现场调解,化解矛盾冲突,并定期传播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升村民的整体法治素养。
形成“科技赋能”的治理生态。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即利用新兴技术,构建集“党建管理、村务管理、民生服务”于一体的治理网络。首先,基层的党员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学习基础的网络媒体技术,搭建网络政务服务平台,拓展办事渠道,为村民办事提供更多便利。例如,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相关的工作报告、村民建议信、治理案例等,在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的同时,也让农村基层治理变得更加透明。其次,创新智能应用场景。基层的党员可根据农村治理的现实需求,在具体场景中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如在公共安全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设置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及时掌握危险信息,让科技充分赋能农村基层治理;在经常发生洪水和溺水事件的河道两旁部署监测器,实时监测河道情况,强化危险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装备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的每日气象数据,有效应对天气变化,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再次,打破农村基层治理的“数字鸿沟”。将多样化科技引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接受度,例如,定期在村委会开展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讲座或培训,在田间课堂向村民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多样应用,让村民有意识地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有兴趣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给生活与生产带来的变化。
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要通过优化升级党的组织体系、治理机制、治理能力,并借此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上层建筑,让党的能力和优势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成效。在这一过程中,要先从高质量党建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和路径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纯洁性;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要将“单一管理”的传统基层治理模式转化为“多方共治”的组织模式,实现农村基层治理路径的优化升级;还要考虑到基层治理主体——村民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治理的共治共享格局。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四川省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机制探究——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项目编号:SQZL2022B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