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路径探析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3-17 10:55:07 【字体:

作者:李洪宇 巩茹敏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要求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上,重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在“大思政”背景下,深入探析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成效。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政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政教师应摒弃“灌输式”教授思政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引导。具体而言,其一,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着眼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高校思政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将主题内容与之相适合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实际和思想理论出发,深入思考,并讨论分析真实案例事件背后所蕴藏的思想理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其二,思政教师应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作用,将技术手段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思政教师可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场景,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除此之外,思政教师可依托腾讯会议、雨课堂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课堂教学。教师不仅可根据自身教学安排和学生学习进度,灵活调整上课频次与时间,也能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场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思政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线上教学视频、思政教材及相关工具书,课前自主学习思政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则侧重于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一是高校应把握时代发展特点与取向,紧跟时事,建立一套动态化的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新的思想理论观点、科技发展成果等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二是思政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课下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成长背景、个性发展特征、学习需求及兴趣点。可将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入手,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借助思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思政理论知识深入分析话题内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高校思政教师应深入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学科领域最新理论成果和专业书籍,不断丰富自身学科知识储备,为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夯实理论基础。四是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政教师应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依托思政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丰富学生思想文化认知。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