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民族插花艺术的盛会——《马静芬插花艺术作品集》首发仪式暨艺术研讨会在褚橙庄园隆重召开。该作品集,整理收录了中国商界女领袖、著名插花艺术家马静芬几十年来近200幅插花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多届全国插花艺术大赛一二三等奖作品。
此次活动,受到了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等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中国传统蒙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郑千山,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海涛,《云南烟草》杂志副主编、云南烟草专卖局调研员雷丽清等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马静芬插花艺术作品集》主创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插花艺术领域的这一重要时刻。
重磅首发:凝聚匠心,致敬艺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今年已93岁的马静芬马老以无限的热爱在插花艺术领域倾注了几十年心血,她用独特的视角、精湛的技艺及创造性、前沿性的理解,开创了插花艺术界的新表达与新境界,阐释了“自然与人文交融”这一永恒主题。这部作品集,正是马静芬多年来创作心得、艺术理念以及审美哲思的集成,通过作品集不仅能欣赏到一系列精美绝伦的插花作品,感悟到插花艺术的多样魅力,更能从中汲取灵感,领略艺术大师对美的独特理解。
在致辞环节,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刘雅婷表示:“认真品读、欣赏了马静芬马老的插花艺术作品集后,有三个重要感受:一是云南的花材很丰富、很美;二是马老插花作品中选用的民族特色的花器很美;三是作品集中的一篇篇富有深意的诗词很美。”她强调,马老不仅是企业家、创业者心中的精神垂范,更是一位追求美好、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艺术家。
“插花之道即是炼心之道,亦是创美之道。”马静芬马老对插花的热爱,深刻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从青丝到白发,她以花为友、以器为伴,在方寸之间勾勒出天地大美。在马老的分享中,她讲述了爱上插花的缘起,她说:“当时在玉溪卷烟厂绿化科工作,为了让厂区更漂亮、让员工们的心情更好,便特地拿自己的工资去学习插花,后来报名参加插花比赛,也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学习去的。却不想,还得了云南省首届插花艺术大赛一等奖;随后,同样以学习为目的,报名参加了首届全国插花艺术大赛,同样得了第一名……至此,本就对插花有着高度热情的马静芬,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插花。”她说,举办本次研讨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各个领域的专家、大师们能够对作品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期将下一期作品集做得更好;二是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研讨会,更多地去探索、研究民族插花艺术。她表示:“当下,插花艺术领域,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插花艺术,一个是以西欧为代表的西方插花艺术,中国插花艺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她坦言,希望中国的插花艺术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成为第三极。此外,也希望中国的插花艺术,能够将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插花艺术向世界传递和表达。现场嘉宾无不为她的赤诚与热忱动容,掌声经久不息。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马静芬与郑千山共同为作品集揭幕。幕布落下,一本本装帧精美的插花艺术典籍映入眼帘,一部在插花手法和器形应用时大胆创新、彰显生活魅力和生命力量的艺术作品集正式首发。
随后,揭幕嘉宾与主创团队共同合影留念,现场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接下来,则是现场捐赠环节。秉持着“让艺术滋养更多人”的初心,马静芬马老特地向云南省图书馆捐赠了五册作品集。云南省图书馆宣传策划部主任代红兵代表受赠方致谢,并回赠了云南图书馆收藏证书,同时表示云南图书馆将通过展览、讲座、读书日推荐等形式积极地推广此书,以助力插花艺术、特别是中国插花艺术走进公共文化空间。
学术研讨:激荡思想,共谋插花艺术未来
研讨会环节,20多位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马静芬插花艺术作品集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国插花艺术发展方向及文化艺术地位探讨”以及“中国插花艺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等主题方向展开探讨,收获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精彩观点:
插花,承载着人生哲学与教育意义
插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正如主创人员之一黄晓丹在做介绍时所说,“接下配文任务时,仔细研读马静芬马老的插花艺术作品,惊讶于这哪里是插花,分明就是在讲述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哲学。狗尾巴草如何从田间杂草变为艺术品,枯枝如何焕发又一春,一生向阳所诠释的热爱与奋斗,这一幅幅作品都在催人奋进。”本部作品集创作人员平焰谈道:“我很早就跟着马老学插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是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二是学到了马老插花时认真、严谨的精神。”她说道,跟着马老学插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前学的是财务,现在却转向园林艺术了。
《云南烟草》杂志副主编、云南烟草专卖局调研员雷丽清也表示:“马奶奶的插花并不简单。因为,她插的不单单是花,更是人生。褚橙为什么这么甜,褚酒为什么那么香,插出来的花为什么那么美,实际上都是马老对事业的坚守、对爱的表达、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云南褚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褚一斌也坦言:“自己很幸运,因为老母亲今年已93岁了,还在喊口号:活到100岁不封顶,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老母亲不容易,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依然没有对生活失望,通过对插花艺术的热爱,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中国插花艺术,要弘扬文化自信
《马静芬插花艺术作品集》主创人员车吉林表示:“同属于东方,但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却不是中国,而是日本、韩国等,这是中国插花艺术尚未被世界认知、感受而带来的缺失,中国插花艺术有着独特的表达形式,如‘以形写神’的意境表达并不逊色于其他流派。中国插花艺术是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理应焕发光彩。”
中国传统蒙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郑千山指出:“中国文化,之所以成为全世界唯一能传承的文化体系,就是因为有礼乐。礼是规范,是道德标尺,但社会如果只有礼,会让人变得拘谨;所以,要有乐,乐就是生活,是吃穿住行。插花艺术,正是乐中的一点,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通过马老这本书的呈现,我们能够将中国插花艺术向全世界去呈现,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马静芬插花艺术作品集所倡导的民族插花艺术,非常善用利用自然素材(如狗尾巴草、瓦片等),更善于利用民族元素(如烟筒、背篓等),打破了传统花材的限制,取材随性自由,这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劳动”的理念。
《马静芬插花艺术作品集》主创人员、云南褚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丹表示:“马老的花道,是超越形式束缚的自由之舞。她不拘泥于传统范式,敢于创新,尤其是对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烟筒、火把等器具的应用让插花艺术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民族文化。这是物尽其用的哲学思考,也是民族艺术的具象表达。”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德国FDF花艺师桑林也表示:“我教授插花有几十年了,见过很多大师的作品。但在马老的作品中,却看到了自称流派的表达。我认为,只有珍爱自然,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创造出这些作品。更值得钦佩的是,马老的作品大多使用身边唾手可得的素材来创作,通过独具匠心的剪裁,便能将普通的花材变成漂亮的艺术品,这非常值得人们去学习。”
文化传承:一场艺术与时代的共振
作为中国插花艺术领域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本次活动不仅是对马静芬艺术生涯的礼赞,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集体宣言。该作品集收录的近200幅作品,涵盖传统瓶花、生态艺术等多种形式,既呈现了马静芬马老数十载的探索轨迹,亦折射出中国插花艺术从“小众雅趣”到“大众美学”的演进历程。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马静芬插花艺术作品集》的出版,为插花艺术、特别是民族插花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为业界树立了创作标杆,更为公众打开了一扇感知东方美学的窗口。这场以花为名的盛会,终将以艺术之力,唤醒更多人对生命之美的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