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的群山之间,曼迈村的绿茵场上总是回荡着欢快的呐喊——这里的足球故事,早已超越了运动本身,成为凝聚人心、涵养新风的生动注脚。一颗足球,踢出了边境村寨的团结之力,转出了文明新乡风的鲜活模样,让“全国文明村”成为闪亮名片。
一脚足球,踢开村寨“新故事”
“曼迈的足球,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作为最早整理曼迈足球故事的人,曾驻村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队员回忆,早在2018年驻村时,便常看到村民在茶山间的泥土空地上追逐奔跑,村民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孩子们放学回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踢球娱乐,布朗族汉子们农忙后聚在简易粗糙的足球场上练球,妇女们拿起三弦弹起布朗弹唱、唱着民族歌曲、加油助威,孩子们踩着露水追着球跑……这些场景,成了曼迈村最真实的生活剪影。
随着文明村创建工作推进,这些故事被陆续整理成文,通过县、州、省级媒体走进大众视野。10多篇综合报道的背后,是曼迈从“偏远村寨”到“足球网红村”的转变。2019年至2021年,曼迈连续斩获县、州、省级文明村称号;2025年3月,“全国文明村”的荣誉更是让全村振奋。“看着足球让村寨越来越好,所有付出都值了!”“老驻村”笑着说。
一场赛事,聚起团结“向心力”
“‘曼迈茶山足球杯’不是简单的比赛,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黏合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尼空望着赛场上奔跑的身影,言语中满是自豪。从2023年曼迈村牵头组织第一届“曼迈茶山杯”足球运动会只有本村两三支队伍参赛,到2025年第三届吸引周边五六个村寨的十余支队伍比拼,这场完全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赛事,越办越红火。
“初衷很简单,农闲时山区村寨大家只能在家里,聚在一起踢踢球、聊聊天,心就齐了。”当了十多年村干部的曼迈兑村小组原组长岩三利,最懂“团结”二字的分量。如今,赛事成了村里的“固定节日”。为了办好赛事,提前一两个月,村上就开始谋划统筹。前一个星期,党员干部带头打扫村寨卫生、清理场地、做好服务。比赛期间,村民自发组成裁判组、后勤队,妇女们支起特色小吃、烧烤摊,老人带着孩子在观赛区加油,也有不少村外人慕名而来观看足球。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谈体会、唠家常,村干部牵头顺便商量村里的大事小情,宣传党和政府政策——“村集体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哪家的茶叶该找销路了”“入村道路旁的杂草该除了”,聊着聊着,寨子里的事就成了“自家的事”。
一股新风,吹出乡村“精气神”
赛场上的拼搏,早已延伸到赛场之外,成了曼迈文明新乡风的生动注脚。“赢了开心,输了也服气!”曼迈青年队代表岩坎叫是村里的高中生,这支由返乡大学生、高中生组成的队伍,第二次捧起冠军奖杯。对这群00后的青年来说,名次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知道曼迈、知道曼迈足球”,“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茶山杯、来一起踢球,也来看看我们的古树茶、生态坚果,体育强了,家乡也能更旺!”
在云南大学体育专业就读的岩梦地,是赛事的“铁杆参与者”。“从小跟着寨子的老球员踢球,现在每次放假都回来参赛。”她眼里的足球,更是文化的载体,“赛场上,布朗族的舞、哈尼族的歌、各民族的加油声混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团结舞’。”如今,曼迈村的年轻人不仅踢球,发挥好全国文明村的榜样示范作用,还主动当起“文明宣传员”,带着老人学用智能手机、讲解科学种植、养殖方法,把赛场上的活力变成了乡村治理的动力。
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没有专业组织人员,曼迈人凭着一股“不等不靠”的劲头,让足球成了乡风文明的“催化剂”。村民议事时吵架少了、商量多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简办新办的多了,茶山间的空地上,踢球锻炼、唱歌跳舞的身影比闲坐无聊的多了,村寨里的笑声比抱怨声甜了。
夕阳下,茶山边的球场渐渐安静,但曼迈的故事还在继续。这颗转动的足球,踢走了陈规陋习,踢出了团结互助,更踢响了边境村寨文明新乡风的“幸福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