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标杆”如何示范?这场会上我省先进典型传授经验

来源:“文明云南”微信公众号 2025-07-21 10:02:01 【字体:

7月18日,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

王宁书记在批示中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资源整合,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以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上,作为我省文明创建的“标杆”,全国文明城市代表保山市、罗平县,全国文明单位代表丽江市人民医院等7个先进典型代表现场作交流发言,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全国文明城市——保山市把创建清单变成“幸福清单”

保山中心城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雕塑。李鹏 摄

创建文明城市“首创首成”,保山有哪些秘诀?会议现场,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左广分享了以“三个坚持”为核心的创建经验:坚持创建引领群众、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

“我们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创建工作的价值取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一份份‘创建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清单’。”左广介绍,保山市通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打造“保有优教”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能力全部达标,群众看病就医“多头跑、流程多、耗时长”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努力办好群众的“操心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27个,新建标准化停车场23个,新增泊位8400余个……

保山市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

从民生清单到幸福答卷,保山用“三个坚持”书写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实践,让文明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全国文明城市——罗平县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

俯瞰罗平县。图源:云南日报

近年来,罗平县秉持“为民、靠民、惠民”理念,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从“景美”到“城美”“人美”的全方位跨越。

罗平县委书记许韶发通过三句话分享了背后的理念:厚植文明根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聚焦民生福祉,夯实美好生活基础;创文成果共享,绘就美好生活画卷。

他提到,罗平县组建了“金菜花”“小蜜蜂”宣讲团,通过布依族“八音坐唱”、院坝会、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基层宣讲“六进”活动2000余场次,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用家常话讲透、身边事说实、新形式演活,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聚焦民生福祉,全县以城市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发展,发展“苗绣”、民族特色餐饮等产业,实现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的转变。

此外,针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以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单位停车场所免费开放、亮灯计划等“十件微实事”为切入点,精准对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9.4%。

依托文明城市创建,罗平县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城市风景更加靓丽,民生改善实实在在,文明温度浸润人心。

全国文明村镇——临沧市凤庆县路山村“九道菜”掀起乡村人情革命

凤庆县路山村。图源:“今日临沧”微信公众号

“多年以来,我们村婚丧嫁娶、乔迁升学,甚至一些小事都经常大操大办,菜品动辄十几二十道,村民深受‘人情债’之苦,成为困扰我村发展和文明建设的最大痛点。”临沧市凤庆县路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查汉新分享了他们的破题之道——以“九道菜”标准掀起一场乡村人情革命。

路山村从最直观、最普遍的“吃席”入手,推出“九道菜”宴请标准:规定全村无论红白事,宴席菜品“不过九”,吃饱吃好不浪费。“九道菜”并非固定菜单,路山村鼓励优先选用本地食材、家常菜肴,严禁高价菜品炫富,杜绝“面子菜”。配套制定了烟酒消费指导标准、礼金限额建议等,定期培训“置客老总”,形成一套规范的“节俭办席”体系。32名老党员、乡贤和村干部组成了“红白理事会”,严格监督村民执行。

刚推行时,部分村民有顾虑,担心“没面子”“得罪人”。对此,路山村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执行,用行动说话,帮助村民算好经济账、人情账、文明账。

“九道菜”模式推行以来,平均每场宴席可为事主节省数万元,为宾客节省数百元礼金,村民经济负担大幅减轻,剩菜剩饭大幅减少。宴请的重点从“比拼排场”回归到“情感交流”。“九道菜”虽小,撬动的却是农村人情观念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全国文明单位——丽江市人民医院以文明创建为抓手 让优质医疗惠及边疆群众

图源:“丽江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一所公立医院,丽江市人民医院走出了一条“以文明创建为纽带,推动高质量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丽江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举介绍,医院重点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持续发力:凝聚医者仁心、提升质效服务、公益温暖民心。

丽江市委、市政府投入7.56亿元为医院新建祥和、荣华院区,新开设心胸血管外科、小儿外科、血液肿瘤科,填补了滇西北空白;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智慧医疗体系,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患者就医体验越来越好。依托“沪滇合作”建立15个“银发专家”工作站。62家医联体、29个质控中心,将服务半径延伸到整个香格里拉区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持续提升质效服务……

医院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组建以党员为主的先心病筛治团队,足迹遍布丽江、大理、迪庆、怒江及四川甘孜等地的偏远山村,12年来累计行程6.5万公里,免费筛查7万余名儿童,成功为300多名先心病患儿免费手术,把党的温暖和“丽医”大爱播洒到整个香格里拉。用心打造功能完备、服务入微的“全国最美工会驿站”,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一个“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热了能纳凉、伤了可用药、没电能充电”的温馨港湾,迄今为止已服务了2.4万人次。

丽江市人民医院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将医者仁心融入服务实践,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边疆各族群众。

全国文明家庭——李娜倮家庭传承文明家风 共筑幸福村寨

        

李娜倮(右二)一家。图源:云南日报

“我们家能获此殊荣,离不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努力。”会议现场,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李娜倮讲述了一段夫妻相携、长幼同心,用爱与支持培育文明家庭,以文化传承反哺家乡发展的故事。

李娜倮一家三代都喜欢音乐,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和长大后对民族文化的一腔挚爱,她先后创作了《快乐拉祜》《真心爱你》等3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她坦言,演艺公司创办之初面临诸多困难,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共同渡过了难关。

2013年,李娜倮一家带头成立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搭建“支部+公司+家庭”的模式,将村寨变成景区,村民变成演员。演艺公司成立至今,就地演出1100余场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543万元,群众分红458.14万元,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2万元。

依托非遗传承馆、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阵地,李娜倮一家积极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倡导文明新风,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以乐化人、以旅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李娜倮一家用音乐传承民族文化,以文明涵养乡风民风,带领乡亲们奏响了“文化兴村、文明富民”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全国文明校园——大理大学将文明创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图源:“大理大学”微信公众号

在创建全国文明校园过程中,大理大学将创建指标体系细化为“五项”育人工程:思政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学科特区育人工程、环境育人工程。

大理大学党委书记李涛介绍,学校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扎根滇西,拓展“行走的思政课”内涵。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着力办好“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大理大学分课堂”,举办“走进大理大学”系列思政大课堂120余场,邀请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受众师生达4万多人次。

打造系列志愿服务品牌,2023年以来大理大学实施4轮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选派347名学生、8名带队教师“组团式”驻点帮扶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13所中小学,秉持“以体育人、以美润心”理念,因地因校制宜助力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此外,学校主动服务和推动医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省25家边境县级医院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就业育人基地合作协议,深化医教研合作,助力建设边境地区家门口的“好医院”。

大理大学将文明创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打造出边疆高校特色育人体系,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树立了文明标杆。

全国道德模范——杨绍兴危难时刻显担当 调解一线践初心

今年5月,杨绍兴获评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图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回想起2021年那个惊险的上午,我携家人驾车返回老家途中时,一声巨响打破山野的宁静……”会议现场,全国道德模范,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绍兴再次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救人经历:在返乡途中,他冒着车辆爆炸的危险,用石头砸窗、徒手救出四名被困者。

日常工作中的杨绍兴也是个热心肠,为方便群众在八小时之外也能找到调解的地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2023年,杨绍兴在双柏县东兴社区牵头成立“老杨调解室”,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贴在门口,保持24小时开机,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群众调解纠纷。

从事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9年来,杨绍兴摸索出一套让他说、拉家常、讲政策、双沟通、案了结“五步调解法”,成功化解了1100多个重难点信访问题。

从见义勇为,到调解室里解忧,杨绍兴用行动诠释了道德模范的为民本色,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绽放新的光芒。

从个人到家庭的一束微光再到一所校园、一座城市的星光会场内外“文明”就像燎原的火种在云岭大地飞舞。

文明之路,行则将至。文明之花,浇灌则盛。当思想引领更加深入,实践创新更加鲜活,行业协同更加紧密,榜样力量更加彰显,云岭大地的文明之光必将更加璀璨。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