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作为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2月27日又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核心,在云南楚雄、四川凉山等地掀起盛大的庆典热潮,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历经千年,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成为彝族人民团结、欢乐、祈福的象征。
节日的狂欢从清晨便拉开序幕。男人们聚集在斗牛场,看壮硕的黄牛在欢呼声中角力,这是力量与勇气的较量,也是对农耕文明中牲畜图腾的敬畏;姑娘们身着绣满日月星辰的百褶裙,手挽手跳起左脚舞,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与三弦琴的旋律交织,汇成流动的星河........
到了夜晚,最盛大的点火仪式登场,人们用松脂浸透的火把互相祝福,孩童们举着小火把追逐嬉戏,火光中映照着一张张笑脸,古老的祈愿在烈焰中代代相传。
然而,传统的传承需要与时代同行。曾几何时,过度燃放的火把导致山林火情,随意丢弃的祭品污染了清泉,喧嚣的狂欢也给邻里带来困扰。文明过节不是对传统的削弱,而是让火把节得以薪火相传的深远智慧。今年的火把节,更需要我们共同点燃文明的火种:于欢声笑语中坚守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在载歌载舞中筑牢文化根脉的传承根基。
七月的楚雄,火把正红,鲜花正艳,2025年楚雄彝族火把节即将盛装启幕。诚邀各界朋友走进“中国火城·浪漫花都”,来赴一场“火的邀约”,在火把狂欢中感受“东方狂欢节”的热情;来赴一场“花的邂逅”,在鲜花足球场边触摸“浪漫花都”的温柔;来赴一场“文化之约”,在恐龙谷、元谋人遗址、彝绣美丽工坊里,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感受楚雄“宜居宜业宜游”的独特魅力。(记者 邢梦芸/文 江蕊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