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滇润边丨砚山县:品牌引领激活文化动能 实践创新赋能群众生活

来源: 2025-07-18 09:29:48 【字体:

【开栏的话】

为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建设新时代文明云南,形成文化润边、稳边固边合力,增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互鉴,夯实周边国家对华友好的民意基础,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助推云南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成效。云南文明网、“文明云南”微信公众号开设“兴滇润边”专栏,集纳全省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系列活动,展示丰硕成果,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文明云南兴边富民、润泽边疆的生动故事。

本期,一起来看

砚山县紧扣“一县一品牌”

以文化为纽带

以实践为桥梁

通过创新活动载体、整合资源力量

深化群众互动

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紧扣“一县一品牌”,以“七乡风华 滇韵新程”为文明实践核心IP,依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理念,将地域文化精髓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品牌成立以来,砚山县以文化为纽带、以实践为桥梁,通过创新活动载体、整合资源力量、深化群众互动,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在展现多元文化魅力、增强群众获得感、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品牌引领 构建文明实践“新矩阵”

砚山县紧扣“七乡风华 滇韵新程”品牌定位,以“传承文化、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为目标,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文明实践网络。目前,砚山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1个、实践站112个,并在旅游景区、产业园区、中小学校等挂牌成立文明实践站(点)296个,形成“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全域覆盖格局。依托“文明实践+综合体”模式,整合党员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10余类资源,打造“一乡一特色、一站一亮点”阵地,为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坚实载体。

       四轮驱动 激活文明实践“强引擎”

部门联动聚合力。县委扛起主体责任,将文明实践纳入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格局。截至目前,县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乡镇大队及村级小队累计开展服务620余场次,结合乡村振兴、节庆节点,下沉基层送义诊、法律咨询、科技科普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资源整合扩影响。通过“五有”标准优化阵地建设,联合15家省级以上文明单位结对共建薄弱站点,孵化“阳光成长”“守望云心”等15个特色项目,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推动文明实践从“活动”向“项目”转型。

群众互动激活力。以“群众当主角”理念,培育农村文艺队伍,编排群众自导自演节目。今年以来,砚山县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辅导80余次,指导创作文艺作品20余个,策划民族演出40场,线上线下吸引观众7.5万人次,让文化在互动中“活起来”。依托“一约四会”,开展移风易俗活动260余场次,党员干部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形成“村看村、户看户”的文明新风。

       特色活动 彰显文化魅力“新风采”

“七乡风华 滇韵新程”以“文化+实践”为路径,依托传统节日、地域特色打造系列活动,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3月29日,“悦动嘉年华 畅享三月三”活动在龙华益万嘉广场开幕,民族歌舞、手工艺展示、民俗游戏等板块吸引线下群众超4200人次参与,成为展现砚山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路演在蓝花楹大道浪漫上演,歌舞表演与非遗展示结合,惠及群众500余人,紫花盛景与文化盛宴相映成趣,有效助推文旅融合。5月30日,“全民拿鱼乐翻天·民族团结看平远”拿鱼节在平远镇车白泥村举办,线上线下8000余人次共赴狂欢。抓鱼比赛、包粽子竞技、特色美食展等丰富内容,让乡村旅游与民族团结“双向奔赴”。一系列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成为凝聚人心、促进交流的生动载体。

       品牌赋能 群众幸福“再升温”

“七乡风华 滇韵新程”品牌成立以来,砚山文明实践工作实现“三个突破”。覆盖广度突破——阵地网络延伸至景区、企业、学校,实现“群众在哪里,服务到哪里”;活动深度突破——从“单一活动”升级为“品牌项目”,“三月三”“拿鱼节”等成为文化符号之一;群众热度突破——志愿服务队伍达700余支,注册志愿者超8万人,活动参与率提升30%,“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

未来,砚山县将持续以品牌为引领,以项目化、品牌化、专业化为导向,创新“文化+实践”场景,让文化之风浸润千家万户,让“七乡风华 滇韵新程”成为展现砚山魅力、凝聚群众共识、推动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砚山新篇章。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