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双柏:用活“古”祠堂 引领“新”风尚

来源:云南文明网 2025-03-12 15:38:42 【字体: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充分发挥祠堂联系群众面广、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特征,积极探索将老祠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将祠堂打造为文化集散、基层善治、家风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的重要阵地,让老祠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活力,成为引领新风尚、传播新思想的平台。

“我们将祠堂的古典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希望发挥祠堂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形成宣讲党的政策理论、融入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明实践‘光明路径’。”双柏县大庄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

盘活祠堂新资源,构筑文明实践传播新空间。申请专项资金并整合投入300余万元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苏氏祠堂修旧如旧,嵌入文化肌理,打造成为融合乡村大讲堂、好人事迹展区、农家书屋、家风家训室、农耕文化展区、志愿服务站“六位一体”的文明实践站。增设一批新媒体设备,将“祠堂”变身“礼堂、讲堂、理堂、学堂、课堂”,实现“一堂多用、一堂多能”。让祠堂在政策宣讲、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廉政教育、基层治理、助教兴学、人才培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弘扬文化、传扬美德、文明乡风、服务民生、助力社会和谐方面有更大作为。

“老苏,你也是去祠堂开会吗?”“对啊,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是我们自己的事,要一起商量办。”为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工作,大庄社区两委召集村民在苏氏祠堂内开起了“板凳会”,村两委成员详细介绍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回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商量户籍不在本地人员、外嫁女等是否参加二轮土地延包的问题,祠堂议事作用充分发挥。

发挥祠堂新效能,开展文明实践特色活动。建立由乡土能人、道德模范、“五老人员”、文化艺人、村干部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红廉大庄”巡回宣讲队伍,结合每月“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精心设计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文化素养学习及展演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发挥村组老党员、老长辈威望高、品行好、能服众等优势,邀请乡贤长辈在祠堂内开展评议表决、矛盾纠纷调解、重大决策商议等工作,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乡村治理迎来了新模式。发掘本村热心人士和有号召力的乡贤组织策划好传统民俗特色文化活动,传播民俗文化,敦睦乡情乡谊,提文化自信。

“置办酒席不超过15桌,乡邻亲戚随礼不超过200元。”同意这一研究决定的村民请举手。村民在苏氏祠堂内讨论并明确了置办酒席、随礼的标准,把移风易俗的口号,转变成明确、规范的实际举措,让移风易俗推进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弘扬祠堂新风尚,拓展文明实践精神家园。发挥祠堂作为农村文明礼堂的作用,发动全村开展“苏家好媳妇”“苏家孝子”“好家风家庭”等评选。从祠堂保存的族谱、楹联、碑刻、牌匾、文献资料等着手,挖掘整理并传承好优秀家风家训,开展读家风书籍、写廉洁家书、讲家风故事、立廉洁家训等家风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做清廉家风建设的推动者、践行者、传承者,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接待群众10000余人次,苏家祠堂获评第一批“云岭好家风”示范点。打造了红色基因代代传“红廉”品牌,传承了苏氏家族世代清廉,崇尚“诗书礼仪”、“文明继美”的优良家风

下一步,双柏县将在尊重、保护、传承祠堂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和社会教育价值,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巧用祠堂阵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将祠堂打造成乡风文明建设的阵地、乡俗传承的平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