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感动全网的云南小孩哥”崔思敏,从他家乡的宾川县“水果法庭”来到北京的正义路。“到了正义的地方,走了正义的路,认识了正义的人。”这位大山少年心中“正义的路”是条怎样的路?他认为“正义”是什么样子?他对司法工作又有着怎样朴素的理解呢?
崔思敏的家乡,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大厂村委会石乌拉村民小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种地为生。由于他经常上山帮父母干农活,捡菌子,“长在大自然”的崔思敏认识很多植物,荨麻、苦里巴、蕨菜、蒌蒿……
3岁时,崔思敏得到了一个会念诗的玩具——“大耳朵图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崔思敏经常跟着读,久而久之喜欢上古诗词。如今虽然过去6年多,他还珍藏着这个玩具。
父亲崔贵泽只有初中文化,但一直热爱诗词。忙农活的间隙,他会抽空陪儿子读诗。
绿油油的核桃树林里、田间地头,时常能看到一个读诗的少年。透过古诗词,这个来自云南小山村的男孩,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崔思敏曾两次登上央视诗词大会的主舞台,并荣获两枚金徽章。11岁的他可以背下的诗词已经达到800多首。网友们也称呼他为“行走的诗词库”。
“我家那正版山沟沟,绝无虚假!”
“只要是前往正义的路,我都想走。”
“他从小就想当老师,第二志愿是刑警。”
2023年,崔思敏被评为“新时代云南好少年”。热爱诗词、心怀梦想、纯真善良……他的故事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