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命名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来自云南的他们入选

来源:云南网 2025-03-06 10:16:43 【字体:

近日

中宣部命名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其中

云南2个集体入选

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云南省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

1人入选

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杨明金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他们的故事

↓↓↓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始建于1952年,在独龙江70多年的戍边历程中,独龙江戍边人不畏环境恶劣、不惧条件艰苦,忠诚践行“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铮铮誓言,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祖国115公里边境线。2019年1月1日,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脱下军装,穿上警服,转制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

始终“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坚持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提出“擎得起红旗、经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苦、打得胜硬仗”班子奋斗目标,建成了支部为“掌心”,两队一室、两个警务室为“五指”、党员民辅警为“关节”的“拳头型”党组织,形成“班子如拳出合力、主官如筷善配合、支委如指强协作”的浓厚氛围。常态化推动2/3警力下沉在6个抵边警务室、7个抵边联防所,全体民警24小时待命、全天候在战位、在岗位。优化警力“投向”与“投量”,织密“抵边查缉”“二线拦截”“辖区管控”三道防线。

始终“扎根边疆、爱民为民”。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忠诚践行“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推出“夜间户籍室”“流动服务车”,建立错时上班、预约办证、上门服务机制,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大手牵小手”“免费证件照”“护送平安团圆路”等暖心服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独龙族乡亲一致好评。

始终“突出重点、永保平安”。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优化“民警+辅警+护边员”勤务模式,组建党员矛盾纠纷调解队,联合开展巡边执勤、民情民意收集、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紧盯重点人员管理,责任到每一名民警,每日一见面、每日一跟踪,做到100%了解行踪、100%了解动态。实现80%村民小组“零报警”,刑案命案“零发生”,“黄赌毒”“黑拐枪”“盗抢骗”“三非”“走私”等“零发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因工作突出,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公安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独龙民族的贴心人”“爱民为民模范边防派出所”称号,被授予“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

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

改革转制6年多来,接处警1.66万余起、救援遇险群众2429人、抢救财产价值1.4063亿元……数字的背后,是云南省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拼搏奋战的真实写照。

国旗下的“火焰蓝”

支队党委每年带头开展学雷锋精神教育实践活动,新消防员下队每年除开展学雷锋活动,还要开展学习聂耳事迹、参观聂耳故居、纪念馆和参加“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不断夯实爱党爱国的思想根基。

玉溪消防是全省唯一一个承担地级市中心广场国旗升降任务以及同时组建仪仗队、礼乐队的消防救援队伍。截至目前,圆满完成升降国旗任务已超200次,100万人次干部群众和市民游客到场观礼。支队推出的272期“抚仙湖消防之声”获赞84.58万次,用心用情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进一步增强指战员和各族群众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党旗下的突击队

2023年4月11日,江川区突发森林火灾。支队先后投入252名指战员、车辆装备185台件,鏖战216个小时,翻高山、入山谷,穿丛林、攀悬崖,奔袭100余公里转战九溪、前卫、安化、小石桥等20余个火场打火头、攻险段,扑灭火线20余公里,成功守护11个行政村、9个易燃易爆场所等重要场所的安全,荣立集体二等功1个、集体三等功2个。数名指战员轻伤不下火线,刚从火海撤离又扎进浓烟,荣立二等功2人、三等功7人、嘉奖96人。

支队稳步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年均检查单位8923家,督改火灾隐患16123处,始终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落脚点。支队还提请将消防工作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重点任务清单,落实到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消防工作站”和村(社区)“志愿消防队”,为全市2016户传统村落居民配发灭火器,不断提升群众居住安全感和幸福感。

队旗下的追“锋”人

资助贫困学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田间地头抗旱保苗、开展消防检查、义务献血……指战员们始终坚持着学雷锋、做好事。支队出台11项消防便民利民措施,建立“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机制,让群众在消防业务办理中“少跑腿”。

指战员们走进中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170余次,以特殊的思政课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被称为“亲切的火焰蓝辅导员”。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119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是指战员们在聂耳故乡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生动缩影。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杨明金

杨明金,男,197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先后荣获云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自1998年至今,杨明金凭着对电影事业的一腔热情,不讲报酬、风雨无阻,一心一意为群众播放免费电影。他穿梭于怒江大峡谷两畔的各村寨之间,播放电影4500余场,观看群众达50万人次,为农村群众送去了精神文化大餐。

“不务正业”的轮胎店老板

杨明金是泸水市一家轮胎店老板,靠修轮胎维持一家的生计。20多年前,从汽修学校毕业之后,杨明金带着自购的设备和租来的影片,开始了无偿的电影放映之路。杨明金曾在放映笔记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用电影为观众带去了欢乐,我也从放映中体会到了无穷的欢乐,对放映的这份痴情将陪伴我的终生。”

心系群众的“红色放映员”

杨明金从小喜爱电影,特别是对红色电影情有独钟。脱贫攻坚期间,杨明金对影片精挑细选,用红色影片去感染群众,提振群众精气神。他放映的科教短片,常成为农民朋友致富的“金钥匙”。利用放电影的契机,杨明金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在组织为山区的小朋友募捐书包、衣服、笔等爱心物资的同时,还自掏腰包进行帮扶,20多年下来,杨明金早已记不清为贫困家庭孩子买了多少衣物。

信守承诺的人民服务员

为群众放好免费电影,是杨明金自小立下的誓言。杨明金手上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楚的记录放映计划,只要一个电话,不管有多远、观众有多少,他都会信守诺言准时到场。2009年,群众观影时的一句“要是电影也能讲傈僳话就好了”感叹,引起了杨明金的深思,杨明金拿着图纸研究了三个多月,通过涂磁技术,把汉语转成傈僳语,民语电影之花从此在大峡谷恒久绽放。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杨明金永远失去了一岁的小女儿,妻子也重伤长期住院治疗,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不管日子再怎么艰难,杨明金始终坚守在电影放映之路上。一辆皮卡车、一台放映机、两只音响、一包幕布和幕架,8700多个夜晚带着这些全部“家当”翻过多少山、绕过多少弯,杨明金早已记不住,唯一确定的是,没有耽误过一场。

无私的电影文化传播者

杨明金在走村串寨放映电影的同时,总喜欢搜集那些散落在乡村的“影视文物”,在他眼里,这些老物件是见证中国电影成长的里程碑。他自学修理,让这些临近报废的老物件正常运转起来。前后共收集放映机700多套、胶片1300多部、海报3000多张。为了让更多群众走近电影文化,杨明金在社会各界帮助下成立了两个电影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他自己做起了解说员,以详实的讲解,引导群众热爱观影事业,热爱中国电影。

对杨明金而言,放映电影的过程就是经历人生的过程,黑色的胶片、沉重的设备、从黑白到斑斓的影像,伴他走过了20多年,放映的道路上记载着他人生的酸甜苦辣,而他,默默地演绎着无悔的“光影人生”,始终如一履行着为群众放好免费电影的诺言。杨明金说,他的电影永不散场,只要还有人看,他会一直放下去,放到老,放到抬不动机器为止!

 

资料来源:怒江州委宣传部 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

策划:自建丽 李斌

海报设计:陈姝含

编辑:方艳丽 王睿妮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