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彩云网评:“无薪试岗”的遮羞布应该被彻底撕下

来源:云南网 2025-08-28 10:21:48 【字体: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修图师李先生试岗6天,仅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被辞退且未获分文报酬。近日,多名劳动者遭遇“无薪试岗”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相关话题更是登上热搜榜单。据《工人日报》报道,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在面试后设置3至10天的试岗期,可临近试岗结束,又以“经验不足”“人岗不匹配”等理由将劳动者辞退,并且拒绝支付试岗期工资。更让劳动者感到无奈的是,当他们试图通过投诉、劳动仲裁等途径讨要薪资时,却常常因未签订劳动合同、缺乏劳动关系证明等问题陷入维权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法律条款清晰表明,只要劳动者为企业提供了劳动,企业就有义务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企业以“试岗”为名拒绝支付薪酬,无疑是公然挑战法律权威、践踏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实不可取。​

“无薪试岗”现象却屡禁不止,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妄图通过“无薪试岗”获取免费劳动力,以此降低用工成本。而且这些企业心存侥幸,认为即便违法行为被查处,违法成本也相对较低,无非是补缴工资、接受轻微处罚,与节省下来的用工开支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另一方面,劳动者维权面临诸多困难。当劳动者遭遇“无薪试岗”想要讨薪时,往往会面临“自证劳动关系”的诸多难题。此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周期漫长,劳动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人在权衡维权成本与收益后,只能无奈选择放弃维权。​

“无薪试岗”不仅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还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为此,必须多方协同发力,坚决不让“无薪试岗”成为劳动者权益的“隐形杀手”。一方面,劳动监察部门要主动出击,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异常用工行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变被动接受投诉为主动开展监管。针对餐饮、电商、设计等“无薪试岗”高发行业,要开展常态化专项执法检查,对违规企业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用工信用惩戒机制,将多次违法、拒不整改的企业列入“劳动用工失信黑名单”,并在企业招聘、融资、参与政府采购等方面予以限制,让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另一方面,要着力降低劳动者维权门槛,优化维权服务,完善法律救济体系。劳动监察部门应开通“无薪试岗”举报绿色通道,简化投诉流程,提高问题处理效率,确保劳动者的合理诉求能及时得到回应。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法律援助,在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环节向劳动者倾斜,可明确要求企业在劳动争议中承担劳动关系存在的初步证明责任,切实降低劳动者的举证难度,缩短案件审理周期,保障劳动者能高效、低成本地维护自身权益。​

当然,劳动者自身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在求职过程中,要对“无薪试岗”坚决说“不”;入职前,务必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各项劳动权益。在工作期间,要注意留存考勤记录、工作成果、与企业沟通的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一旦遭遇权益侵害,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无薪试岗”的遮羞布早该被彻底撕下。劳动者的每一滴汗水都应当被尊重,每一份付出都应当获得相应的回报。只有政府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劳动者等多方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抵制“无薪试岗”的高压态势,才能让这一违法现象无处遁形,为劳动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让劳动力市场始终充满活力,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