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西双版纳发布”微信公众号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今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点亮云南新‘夜’态”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阿尼么村启动。20余家网络媒体和30余位网络名人将走进阿尼么村,带领广大网友感受云南乡村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与烟火气息。
近年来,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云南乡村夜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从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紫马街茶马古道古村落夜市,到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从楚雄州永仁县“滇川夜明珠”国潮美食街,到大理市阳和村南五里桥美食街……在广袤的云岭大地上,夜经济以多元化的业态组合和沉浸式的消费体验,赢得了游客的认可,成为经济增长的一片蓝海。用好网络传播载体,凝聚网友智慧和力量,讲好云南乡村夜经济的故事,对于点亮云南“新夜态”,赋能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活动的启动地阿尼么村,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曾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土地贫瘠、乡村沉睡,近7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近年来,该村立足实际,坚持“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产业赋能”的发展之路,打造了“乡村好歌汇”文化IP,2024年接待游客超20.6万人次、收入520余万元,是全省夜经济创新实践的一个典型。总结经验,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打破“夜市”单一模式,推动夜经济与旅游、体育、戏剧、音乐等文化艺术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夜娱”“夜赏”“夜游”“夜运动”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打造特色鲜明的消费地标,更好满足现代人个性化、多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才能不断点亮“新夜态”。
夜经济不能止步于“吃喝买”,要善于“从全局谋一域、找准坐标定位”,不断创新塑造发展优势。云南各地要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把握消费者体验和需求,依托乡村田野民居、民俗风情和农耕文明等传统优势规划夜经济文化消费区,依托乡村河湖、茶园果园等资源规划夜游观光、采摘区,依托农副产品加工销售规划夜间购物餐饮区,依托乡村林地等生态资源发展夜间体育健身和康养产业,不断丰富扩大供给,才能让夜经济释放持久热度,蓄积起赋能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夜经济是一道经济命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夜晚演出散场后,交通拥堵,如何回家成了难题;慕名驱车来到“网红”乡村,美食飘香,却难以找到干净卫生的民宿……诸多细微的不佳体验,反复叠加就会放大为影响消费信心的关键变量。下足治理的绣花功夫,找到秩序与活力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突破条块分割、加强政策协同,构建适配的基础设施和措施保障,让夜晚真正成为地方充满体验和机遇的“黄金时段”,“新夜态”才能持续被点亮、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