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特约评论员 董博文 李润生
近日,大理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进一步加强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其中有两条特别值得关注:禁止任何人进入苍山保护管理范围的核心区,禁止在苍山保护管理范围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近年来,随着苍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类“采菌游”“研学游”“探险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层出不穷。这本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却因部分人的违规闯入而蒙上阴影。自然保护区不是“野生游乐场”,苍山海拔2200米以上区域更不是可以随意闯入的“法外之地”。每一次擅自闯入,不仅是对脆弱生态的破坏,更是对自身安全的极端不负责任。
针对此乱象,近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召开了苍山保护管理专项整治专题会议,明确了要开展全域全链条排查,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违规旅游、商业采菌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同时加强源头治理,开展文旅行业法规培训,规范市场秩序,探索疏堵结合长效之策,发展合规生态项目,推动周边社区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苍山是大自然的瑰宝,更是国家级的生态屏障、世界地质公园。守护好这片绿色家园,需要制度刚性,也需要社会共识。政府部门要筑牢监管防线,旅游从业者和网络平台要守住经营底线,而每个公民都应该守牢行为红线。当我们选择用镜头代替采摘,用远观代替闯入,用遵守代替任性,就是对苍山最好的守护。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我们每一次的选择与坚守中。人与自然相处,既要满怀热爱,更要心存敬畏。规则一直都在,其不是冷冰冰的约束,而是对我们的提醒和保护。只有让短利为生态让路,用文明为自然护航,苍山洱海的壮美画卷才能永驻人间。
作者单位:大理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