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的迪庆实践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8-06 11:32:28 【字体:

作者:普永贵 沈奕辰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三农”工作,今年考察云南时强调:“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迪庆藏族自治州坚持做优高原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迪庆特点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把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迪庆聚集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提升了产业联农富农能力。二是以品牌建设助力农民增收,迪庆围绕“土、特、产”持续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建成州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72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87个。三是制定出台《迪庆州支持联农带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方案(试行)》,用于支持在州内投资、运营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

把农业作为迪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强化科技赋能,做优畜禽、葡萄、中药材等一批高原特色“拳头产品”。迪庆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一是把农业科技创新融入“三农”全过程全要素,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迪庆州秉持加快农业创新的观念,推动建立农科教产学研联盟,围绕全产业链科技需求,在品种品质、育产方法等方面开展技术性问题突破,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二是鼓励自主创办农业科研机构、培训农业人才。鼓励州内涉农科研机构和企业、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创办农业科研机构,培养并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形成多元互补、共享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新格局。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扎实推行“产业+项目+团队+基地”的模式,加速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把耕地保护作为红线底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绿色循环农业,防治农业病虫害。迪庆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一是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贯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始终。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深度融合,促进了节水农业发展。二是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申报认证,引导产业基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对农作物和畜禽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进行数字化防控。积极推进农业生物安全工程工作,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推广高效安全防除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对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实施常态化防治。

把种业作为迪庆一个重要产业,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种业集聚,撬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延链升级。迪庆州把种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谋划推进,引导各要素向种业集聚,撬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延链升级。一是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品种创新。迪庆聚焦“保、育、测、繁”四个环节,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品种创新,推进国家、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圃建设和管理。支持种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校等育种单位开展良种联合攻关,集中突破一批种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选育一批“高质绿色”新品种。二是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延链强链补链,以种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2017年,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就以散发大黄种子、教授种植技术等带农模式,培训了20个示范种植带头人,带动农户增收。三是大力支持种业与金融保险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简化农贷手续,助力种业增产。

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建设特色农业强州的关键抓手,强化与省内、国内的沟通交流合作,联动上下游经营主体。迪庆州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场化”的要求,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香格里拉特色畜禽、德钦葡萄、维西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2家,加快了农业经营现代化进程。二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强化省内、国内双向沟通交流合作,立足自身区位条件和特色农产品优势,汲取昆明、玉溪、曲靖等农业大市的发展经验,实现农业发展优势互补,提升迪庆特色产品品质。三是借力东中西部协作机制引入新技术。充分借力东中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机制,同上海等地开展深度沟通交流,推动迪庆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系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云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项目“迪庆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DWT202501)的阶段性成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