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新赶潮中提振消费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7-11 11:54:19 【字体:

近期,各地纷纷推出提振消费新举措:国货潮品首店扎堆商圈;深夜食堂与夜生活地图点燃烟火气;非遗“潮牌”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这些以新为核、以潮为形的消费提振行动,不仅是短期激活市场的催化剂,更折射出经济发展逻辑的深层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跃升,从满足需求转向创造需求。

消费市场的新与潮,本质是对需求的精准回应。当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买东西,而是追求买体验、买文化、买认同,传统的消费场景已难以覆盖多元诉求。北京的LABUBU便利店开进商场,不仅是IP联名的营销举措,更是将潮流文化融入日常消费;广西的“夜广西LIVE秀”把街头艺术搬进夜市,让逛吃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山西的非遗潮品用现代设计重构老手艺,让土变潮、让旧生新。这些举措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在于抓住了Z世代、新中产等消费主力对个性化、情感化消费的需求,并用新供给激活新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新与潮的背后,是技术与政策的双重赋能。从北京依托科技创新优势打造时尚消费场景,到广西应用数字人、AI模型等新技术拓展消费场景,再到上海用古典园林联动国潮IP开发文旅秀演,技术变革正在重塑消费的边界。而政策层面的组合拳更关键:北京出台《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广西推出“喵小桂”IP培育计划,山西明确“名品出晋”网络品牌培育目标,这些政策既不是简单地发补贴,也不是盲目跟风造热点,而是围绕文化底蕴、产业特色等本土资源做文章,让新有根基、潮有底气。

但追新赶潮也需避免陷入误区。比如,部分地区可能为了求新而忽视本土特色,导致千城一面的首店经济;或者为了赶潮过度包装,让非遗潮品失去文化内核。真正的消费提振,应该是新在形式、旧在底蕴,潮在表达、根在本土,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做好守正创新的文章,展现出对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和关怀。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消费提振的“新解”,最终指向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当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与卖,而是成为传递文化、连接情感、提升生活品质的载体;当新消费既能激活市场活力,又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这样的新与潮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代表着升级方向,政策支持既要输血也要造血,既要培育新动能也要优化供给结构。

一系列提振消费的行动,折射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当新与潮真正扎根民生需求、融合地域特色、依托技术创新,消费不仅能热起来,更能火下去,为经济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动能。(王志高)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