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维护网络安全的现实路径研究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7-07 09:02:07 【字体:

作者:谭竹君

在数智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党媒在维护网上政治安全方面面临着更加重要且紧迫的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国家已将互联网舆情治理与政治安全提升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迅猛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格局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多种意识形态汇集和交锋的主阵地与主战场。面对信息广泛传播、线上线下相互交织的复杂传播局面,各类突发事件往往呈现出“线上发酵”“线下处置”并行的发展特征。突发事件处置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成为引燃社会情绪的导火索,演变为现实中的“风暴”。因此,为了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媒优势,以系统思维统筹舆论工作,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提升治理效能,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党媒维护网上政治安全要把准政治方向,把稳舆论引导的“定星盘”。在如今众声喧哗的数字时代,对于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与处置成为了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重大考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坚定政治坐标。要始终坚持“两个维护”,坚决做到党媒姓党,确保党媒在新闻发布、舆情监控与处置等各项工作中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善于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之中站稳立场,善于从众说纷纭中研判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民至上,营造清朗网络生态。舆情宜疏不宜堵,每一个舆情问题的背后,既是群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也是群众对于自身诉求的集中表达。党媒既要成为上情下达的“传声筒”,也要成为反映民意的“连心桥”。在准确传达政策信息,加强思想引领的同时,也要主动回应民声,缓解民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

党媒维护网上政治安全要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协同联动的“防护网”。首先,要健全舆情处置机制,打造管理闭环。要建立包含监测、预警、处置、反馈、评估等多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的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尽早控制。要通过智能手段,推动网上政治安全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将网上政治安全的评估与维护纳入政策制定、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提前对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和应对,构建统筹发展的安全屏障。其次,要加强风险应对与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治理,完善一体化的协调机制。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各级媒体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要打破不同组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信息的实时共享、资源的随时调配,确保各级单位在突发安全事件中迅速响应、高效处理。再次,还要健全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公开透明的发布机制。要推动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培养,鼓励部门负责人带头发声,也要建立包括政策传达、专家解读、平台传播等在内的联合传播与发布矩阵,提高新闻信息发布和传达的权威性与准确性。

党媒维护网上政治安全要创新方法手段,打造融合传播的“新引擎”。首先,要加强融合传播,提升引导效能。要通过加强技术赋能、推进平台融合、推动内容创新等方式,实现对内容“时、度、效”的准确把握。要通过“中央厨房”式新闻采集与分发把握时效,打通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传播壁垒;要通过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将相关的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语,加强和群众之间的思想连接与情感共鸣。其次,要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共建共治。可通过培育“民间名嘴”等方式,积极加强基层传播力量的建设;可鼓励群众进行监督,积极探索全民共治的新格局,从而为筑牢网上政治安全防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2025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数智时代党媒维护网上政治安全的现实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5KY0635)的研究成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