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瑞康 周子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正确方向。在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明确强调党的自我革命要“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深刻揭示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阐明了自我革命的基本内涵,指明了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基因。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为使命,这种崇高目标和理想信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能够勇于推进改造世界的社会革命,也能够勇于推进改造自身的自我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他们强调,革命队伍必须“对自身不合理的成分和错误倾向进行批判”“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这种批判性不仅指向外部旧制度,更要求政党对自身进行持续反思与革新,即通过自我扬弃实现发展。列宁指出:“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敢于公开批评自己的弱点,是衡量一个党郑重的标志。这种态度正是马克思所强调的自我批判精神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的内在特质。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内生的革命性特质,把自我革命视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途径。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鲜明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申明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必须在领导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八七会议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到延安整风破除教条主义思想桎梏;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清除腐败分子,到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确立发展的中心任务,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自身问题,为社会革命提供政治引领和思想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历史证明,自我革命不仅是党永葆生机的源头活水,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密钥。
党在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淬炼自我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是同一历史进程的“外在”与“内在”双重向度,既是社会革命的引领者与实施主体,又是自我革命的对象域与能动主体;既要完成摧毁旧有生产关系的时代使命,又要实现意识形态革新、组织体系重构、政党功能优化的内在要求,二者在“两个决裂”的历史逻辑中实现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将改造自身的自我革命和改造世界的社会革命辩证统一起来的政党。这种双重革命性特质决定了党在引领社会革命进程时,必须不断通过思想净化、制度革新和能力淬炼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因此,脱离自我革命引领的社会变革将失去方向指引,缺乏社会革命支撑的自我革命将流于形式。自我革命始终以服务社会革命为方向坐标,通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领导核心地位;社会革命持续为自我革命提供实践场域,通过解决现实矛盾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具有强大引领力。党的自我革命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它关系着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主体性力量建构,党的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这种自我革命不仅关乎党的自身建设,更是引领社会革命的关键前提和动力总成。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党经受着历史的考验、人民的监督,在自我纠错、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革命活动中引领并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宏大生态和重大影响。社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因此,社会革命是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既表现为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也推动着上层建筑领域的系统性重塑。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变革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经受双重革命的洗礼,不断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断在社会革命中实现和彰显其先进性和纯洁性。
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政治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新征程,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其广度、深度、尖锐程度以及攻坚难度前所未有。从领域来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利益格局调整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及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核心利益,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既包含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顽疾,也有新形势下涌现的新挑战。与此同时,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四大考验”依旧严峻复杂,时刻威胁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都迫切要求党必须形成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推进自我革命,在革命性锻造中铸就过硬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合力,带领人民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完善制度规范是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根本保障。推进“两个革命”,既要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为指引,又要着力把革命理论转化为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建构把党的自我革命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规则,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健全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体制机制。首先,着力强化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领域全过程。其次,着力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覆盖党的组织、领导、自身建设、监督保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法规体系,增强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再次,着力深化监督体系改革,推动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协调,形成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网络。最后,着力构建闭环责任体系,健全考核评价、督导问责机制,推动自我革命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成效,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与引领社会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深度融合。
坚持人民至上是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价值根基。党的自我革命本质上是党为人民利益进行的自我革新行为,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党在自我革命中以群众满意度为检验标准,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要着力点,在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深化改革,使社会革命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坚持人民至上还要求党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自我革命中拓宽群众参与监督渠道、完善民意反馈机制,在社会革命中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政策措施贴合群众意愿和需求,促进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的引力与张力的能量互释,既确保党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又为社会革命凝聚民意共识。只有把人民至上贯穿党的自我革命全过程,才能在引领社会革命中坚守价值立场;唯有持续以自我革命精神锤炼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征程中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研究”(项目编号:22AZD024)、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XM1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