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果转化 赋能发展
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繁育车间,技术人员观察藻种扩繁情况。 记者 陈飞 摄
近日,我省首批22名高级技术经理人正式获颁资质证书。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初级技术经纪人1254名、中级技术经纪人184名、高级技术经理人22名,形成“初级夯基、中高级引领”的阶梯化技术转移人才梯队。
从出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措施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一网通办,从推进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到培养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近年来,我省以有力举措,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产业化应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引导 促进成果转化
在近日举行的云南省首批高级技术经理人授证系列活动上,我省相关机构发布了2021年至2023年《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省在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取得的成绩。
根据《年度报告》显示,我省年度登记科技成果中以应用技术成果为主,企业获得成果所占比例最高,原始性创新成果占半数以上,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以2023年为例,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495项,科技成果产生的直接效益达226.40亿元。在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470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94.95%;按第一完成单位统计,企业成果297项,占登记总数的60.00%。在当年登记的470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原始性创新成果287项,占61.06%;通过对275项应用技术成果进行评价,22项达国际领先水平,36项达国际先进水平,9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99项达国内先进水平。
《年度报告》中指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大背景下,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协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五条措施》,旨在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障碍和藩篱,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力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加强技术经纪(理)人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五条措施》中,一条条措施涉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举措、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和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云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提供了政策支撑。
创新举措 助推产业发展
打开“云岭农科110”,用户可通过文图、语音、视频等方式在线向专家咨询。该平台自2023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已有来自农、林、牧、渔等行业的9500余名专家入驻。平台的上线成为我省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推动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落地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同时,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外引内培推动科技成果落地、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等方面创新举措,取得突破。
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我省综合运用自上而下、揭榜制、军令状制等项目组织方式,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地方和省内外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发挥创新联合体等作用,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省科学技术院科研平台处副处长周颖介绍,我省实施“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以来,建设了数据总量达7900多万条的金、银、铂、钯、铑等11类稀贵金属材料数据库,实现了10余种产品首次产业化或迭代升级,提升了15条示范线,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4.7亿元。与传统“试错法”研发模式相比,利用该技术进行稀贵金属新材料开发,周期由5年缩短为2年,成本投入降低60%以上。
在加快推动省内外、国内外创新要素落地云南方面,我省打造高端对外科技合作平台,让更多科研机构来滇发展、海内外人才来滇创新创业、科技成果在滇转化。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促成招才引智项目110项,引进高层次人才280余名,促成招商引资项目600余个,协议总金额超820亿元;“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暨2024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省外赛区达6个,172家参赛企业意向落地云南发展,实现企业、人才“一招两得”。
此外,近年来,我省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搭建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融资担保、银行信贷、科技保险等各种金融方式深度结合的模式和机制,组织科技金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强化服务 加快人才培养
近日,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昆明高新区科创中心前往昆明市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入企服务,并就相关企业如何挖掘自身特色优势、提高技术壁垒、紧密衔接市场等提出建议。这是今年4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云南)昆明高新区实训基地授牌以来,首次围绕技术转移全链条,联合开展创新主体公益服务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我省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省科技厅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省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2家、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6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8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21个,搭建起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针对技术经纪人才短缺的问题,我省对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不懈努力,我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对象从过去的咨询公司、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企业等人员到如今的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企业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更多一线技术成果拥有者成为既懂技术又能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初中高级技术经纪(经理)人。
“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立足本土化实践,组织编写并公开出版《云南省技术经纪人培训教程》等系列教材,首次构建了符合云南产业特点的技术转移知识体系。”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副处长刘松表示。
今年3月,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工作方案》,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转化高效集成办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的便捷度。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科技成果查新、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申请、知识产权支持资金申请、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等政务服务线下一门办理;今年9月底前,将上线办事移动端,在全省全面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高效集成办理服务,线上线下可办。(记者 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