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丨“紫色经济”何以花开不败

来源:云南理论网 2025-05-16 15:22:03 【字体:

云岭时评评论员 何嵘

春末夏初,昆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以其梦幻的紫色花海,不仅成为全国游客的“顶流”打卡地,更催生了以文创、文旅、消费为特征的“紫色经济”新场景。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拓展蓝花楹经济,把“网红效应”转化为更持久的“留量经济”,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蓝花楹的走红始于颜值。这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蓝紫色植物,与昆明“春城”的温润气质天然契合,教场中路两侧花枝交叠形成的“天阶赏花”长廊,配合艺术墙绘、网红打卡点的设计,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然而,颜值虽高,却难以持久。

近年来,昆明在做强做活蓝花楹经济上做了不少探索,如连续多年举办蓝花楹文化旅游季,打造蓝花楹咖啡馆、市集等新型消费场景,放大了“拍照+消费+休憩”的吸引力,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强了体验感;蓝花楹主题冰淇淋、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的热销,更是将短暂的花期转化为游客可携带的情感记忆,赋予景观更深层的情感价值。

但要实现“紫色经济”花开不败,还需加强融合创新,让颜值与创新并驱前行。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蓝花楹景观的品质和独特性,通过科技手段和艺术创意的融入,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赏花体验。另一方面,要拓展蓝花楹经济的产业链,将文创、文旅、消费等领域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昆明特色的紫色经济生态圈。同时,还要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升昆明蓝花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和消费。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