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5-14 16:31:24 【字体:

作者:赵新国 史杜杨林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积极开展对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在增进民族团结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其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具有典型意义。讲好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云南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深厚。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碑上刻有当时普洱专区多位民族代表用汉语、傣语、拉祜语写下的签名,表达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的决心。这块碑见证了云南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友爱互助,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云南各民族携手共进,从坎坷山路到平坦大道,从低矮茅屋到敞亮新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体现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上。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亲切勉励他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自1964年创作以来,《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全国广泛传播,成为几代人的记忆。佤族地区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云南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了“一步跨千年”的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还处于“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原始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独龙族从原始社会迈入社会主义,实现了第一次跨越;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同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小康。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勉励乡亲们“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讲好“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故事。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了“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殷切期望。十余年来,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重要工作,推进全省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近年来,云南积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每年举办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民族舞蹈、原创歌曲、花灯表演、曲艺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展现了云南各民族手牵手、肩并肩,共同繁荣进步的生动场景。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讲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云南民族团结的实践成果。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讲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分别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KC—242410342)的研究成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