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慧 邱俞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一重要部署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全会精神,还需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以“心”的态度、“情”的温柔、“力”的实干精神,答好新时代学生工作的“高分卷”。通过将全会精神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以“心”明方向,精准把握全会精神内涵,首在如何“阅卷”。辅导员需将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一是权威渠道学习。辅导员应通过央视网、“学习强国”等权威平台学习全会精神,阅读全会公报原文,确保学习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辅导员要认真研读全会文件,结合党的历史、国家发展大局及高等教育实际,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与校内辅导员团队交流学习心得,学习优秀案例和经典评语,提升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深度。二是学深悟透改革内涵。辅导员需深入理解全会精神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要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参与线上测试、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的学习,确保工作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只有精准把握全会精神的总方向和总基调,才能在学生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只有把握“全卷”的总方向、总基调,才能行云流水“落笔”答题。
以“情”育新人,厚植爱国情怀与责任,重在如何“答卷”。辅导员需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实践育人,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创新载体,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下,要注重创新育人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党建团建、志愿活动、心理教育、校园活动等方面注重创新载体。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如社交媒体、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发布学生安全知识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线上或线下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以“力”促落实,构建协同育人实践机制,强在如何“交卷”。辅导员需以实干精神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构建协同育人的实践机制。首先,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成立教育专班,形成高效团队,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确保教育活动高质量开展。同时,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面试、考察选拔优秀学生干部,以表彰奖励激励先进,定期培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其次,应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对于大一入学的新生,通过主题班会、邀请全市或全区专业领域实务部门劳动模范进校演讲、树立高年级榜样等方式,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思政讲堂,奠定“严”的总基调,扣好学生入校的第一粒扣子。对于高年级学生,利用行业领军人物、优秀毕业校友与学生分享经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现状,打下就业择业基础。再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适应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需求。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不仅要勇于承担起教育引导的责任,更应积极寻找并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解决问题,摒弃旧思路、旧方法,勇于投石问路、勇于大胆探索,做教育改革的“开路先锋”。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战线的“排头兵”,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全会精神融入日常管理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需通过创新实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交出育人的答卷。
[作者1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作者2单位:南宁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本文系2024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4JGB346、2024JGA32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