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5-14 15:14:16 【字体:

作者:谭江月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正以空前速度重塑新闻传播行业的生态格局。从智能写作、数据新闻再到个性化推荐,AI技术深入浸透新闻生产、分发以及消费的全过程。新闻传播教育是新闻专业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亟须打破传统范式,积极拥抱AI变革,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同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通过AI赋能,不但可以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塑造兼具专业素养及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

构建智能化课程体系,实现知识迭代升级。传统新闻传播课程体系大多侧重于理论讲授与基础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AI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创建动态化、智能化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把AI基础课程纳入必修模块,如机器学习原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工具应用等,助力学生掌握AI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开发AI与新闻传播相交叉的课程,如智能新闻策划、算法推荐机制解析、沉浸式新闻制作等,促使技术与专业知识紧密融合。同时,利用AI技术塑造动态知识更新机制,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整理新闻传播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和AI应用场景,生成可视化知识网络,以便教师随时关注行业最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打造智能教学平台,创新教与学模式。AI技术为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强大支撑。首先,可构建自适应学习系统。该系统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加以分析,包含在线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知识短板等,进而为学生生成专属化的学习方案。其次,采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营造沉浸式教学环境。比如,模仿新闻发布会、灾难现场报道等复杂场景,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提升应对突发新闻的能力。再次,在教师端,AI辅助教学工具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例如,运用智能备课系统可分析全网优质教学资源,自动生成课件框架与案例库;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能即时检测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为教师调整教学节奏提供数据支撑;基于AI的跨校协作平台可以整合不同高校的优势课程资源,冲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育人成效。新闻传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行业实践的深度参与。借助AI技术能够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育人机制。高校可同媒体机构、科技企业共同搭建AI新闻实验室,并采用真实的行业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智能新闻的生产流程。同时,可运用AI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虚拟实习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重现媒体编辑部、短视频经营中心等工作场景,让学生能在线执行新闻策划、内容审核、用户经营等岗位任务,并通过系统自动评判工作业绩、给予反馈。这种“零门槛”的实习模式,不但可解决学生实习机会短缺的问题,还可助力企业预先筛选合适的人选,实现校企双赢。

建设智慧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教师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需要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开展AI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可包含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技巧、教育数据的分析方法、智能教学平台的操作步骤等,从而助力教师掌握先进教学技术。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AI教育研究项目。例如,探究AI在新闻评论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创建智能评价模型等,以科研成果回馈教学活动。同时,可邀请媒体行业的AI技术专家、数据分析师来担任兼职教师,把行业最新的操作经验带进课堂。

完善智能评估体系,保障教育质量提升。科学的评估体系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AI技术为教育评估带来了新范式。其一,要形成全过程动态评估机制。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即时收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项目等多维度数据,构建学生个性化能力画像,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其二,要开发智能评估工具。如依托自然语言处理的作文评分系统,能自动分析新闻稿件的逻辑性、创新性和语法准确性;视频内容评估工具可对新闻采访、节目制作等作品执行多指标量化打分,减少人工评价的主观性。其三,要利用AI展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剖析毕业生就业数据、行业反馈等外部指标,并结合校内教学质量数据,创建教育质量预测模型,以及时察觉教学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形成“评估—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