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帅
古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古人智慧的生动展现,其建筑风格、建造特征和流程、工艺设计等均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数智时代,科学技术更新迭代,数字科技为古建筑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技术支持。
利用数字技术保护古建筑,深入挖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其一,虚拟修复与数字化复原,以延续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依托数字测绘手段,获取古建筑的精确数据,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现实环境,将已损毁或遗失的古建筑部分组织构件进行虚拟修复与复原;针对损毁严重难以修复的部分,可依托三维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建立数字化的古建筑档案,实现古建筑的数字化复原和实体复制,以数字化形式传承其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此外,将历代古建筑相关的文化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化,并将其与复原的数字化古建筑模型融合,再现历代古建筑的多样风貌,为深化对不同历史时期古建筑文化认知、多维度挖掘古建筑文化与工艺元素提供数字模型依据。其二,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展示传承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营造虚拟化古建筑场景,并将语言、文字、视频等信息内容嵌入虚拟场景中,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欣赏古建筑,深入了解古建筑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元素与传统工艺特色,实现古建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时,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古建筑数字化平台,根据不同古建筑的特色及文化底蕴,打造多样化的古建筑虚拟展示场景,并将古建筑相关的文化资源嵌入到平台虚拟场景中,让古建筑文化“走出”时空限制,扩大传播范围。
推动古建筑设计转化,延续匠人设计智慧与工艺。一是结构形式的转化。利用数字技术,真实还原古建筑数字模型,并深入挖掘分析古建筑模型中的结构形式与构造特征元素,在保留古建筑原有设计结构的基础上,将现代设计技术与建筑结构特征等元素融入其中,以形成独特的空间创新效果,实现古建筑的设计转化,使古建筑与现代审美相适应。二是材料运用的转化。在古建筑的设计转化中就地取材,将古建筑中原有的废弃材料回收利用,并利用现代工艺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更贴合古建筑的原有纹理,保留建筑古韵,从而更好地保护其文化价值,实现古建筑的文化传承。三是功能布局的转化。古建筑的原有设计功能与传统需求相适切,但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在古建筑设计转化过程中,在保留其传统功能与设计智慧的基础上,依托科学更新技术,实现对古建筑空间功能的充分利用,以最大程度推动古建筑的持续发展,如将书院式的古建筑设计转化为办公场所或文艺活动中心等,以更好地呈现古建筑的时代特色。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数字化背景下皖北古建筑文化传承应用研究”(项目编号:AHSKYQ2023D051)、2024年度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数智时代皖北地区古建筑文化传承与设计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24AH0528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