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2024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放步伐、开放新高地建设悄然提速,开放活力充分释放,对外通道更加畅通,全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货值增长幅度均居全省第二位;开放平台成效明显,对外贸易提质发展,农产品出口增长100.1%,边境贸易增长67%。
话题
红河之畔的河口口岸,一辆辆跨境货车宛如长龙穿梭在崇山之间,轰鸣的火车汽笛声响彻百年滇越铁路,车水马龙的景象映衬着中越两国开放交往的繁荣。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门户新征程中,红河的沿边开放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改革创新
从一辆货车看开放
时间属于奋进者,空间属于开拓者。2024年10月,满载2700件越南鲜食椰子的冷链货车从河口口岸顺利通关入境。由此,全国陆运首票从越南进口鲜食椰子成功落地红河州,成为中越深化贸易合作的最新成果。
日益繁忙的口岸,见证了红河外贸规模的持续扩大,也见证着外贸企业的飞速成长。
清晨,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唐立特纺织服装产业园内,工人们正有序装货。3个小时后,13米长的货车将载着面料、辅料、服装,从河口口岸通关,驶向180公里外的越南富寿省。
该公司是江苏新东旭集团旗下企业,集团在开远、河口、越南富寿实现了“一企两国三地”联动生产模式。“区位优势就是经济优势!除了物流时间短、成本低等优势,这里背靠祖国、面向东南亚,营商环境优良。”车间主任李加胜说。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面向东南亚与欧美国家纺织服装生产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数据显示,去年红河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货值分别增长36%和50%,均位居全省第二位。口岸活力迸发、园区快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产业的有力支撑,以及全州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大力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努力付出。
一年来,河口公路口岸扩大开放坝洒通道货检查验设施及场所建设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约2.2亿元支持;河口口岸南溪河联检大楼正式启用,成为云南省公路口岸功能提升第一个标志性工程;通过口岸物流可视化、AR全景可视、车底智能查验、电子围栏、5G智能单兵查验等数字化查验技术赋能,河口口岸通关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缩减至10分钟,智慧口岸通关效率大增……
从“通”到“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集,让红河州对外开放内涵更加丰富。
“对越南北部的朋友来说,从越南到云南旅行,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跨国旅游便捷又实惠。”越南导游黄文进说。在口岸便捷通关助力下,每隔几天他就会带队到弥勒、建水、蒙自旅游参观,或者乘坐高铁北上前往大理、丽江,都非常方便。
“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中外旅客交往日益紧密,河口口岸正逐步成为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往来的枢纽,跨境贸易持续升温,往来旅客络绎不绝,仅2024年就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从口岸通关。
合作共赢
从一场展会看开放
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2024年中越(红河)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交易会(以下简称“边交会”)在中国河口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吸引了16个国家近千户企业参展参会,续写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华彩篇章。
边交会上,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新产品——黑色磷酸二铵,很受越方贸易商青睐。其有利于农作物持续生长,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我们与越方签署了一份价值5150万美元的大合同,这是对我们产品的肯定和品牌的信任。”云天化红磷化工营销中心总经理俞霄表示,借助边交会,他们将进一步把红磷化工推向越南市场。
在边交会上“叫好又叫座”的还有开远一家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带来的各式针织面料,蒙自一家食品公司带来的石榴鲜花饼、牛肉饼,以及弥勒糖业协会带来的多款红糖产品……这些独具红河特色的高品质商品,借助边交会这一国际平台,实现了精彩亮相、走出国门。
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期6天的展会,让中越友好合作、互惠互利不断加深,南溪河畔两国经贸合作展现蓬勃生机。统计显示,此次展会完成采购交易额124.4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并成功搭建红河流域中越“7+12”合作平台和机制,成为中越双方及东南亚各国间贸易与投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
立足沿边区位,红河州正持续用好展会平台,充分发挥口岸平台、开放平台、产业平台等优势,全力打造3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产业链,经济总量连续8年稳居云南省第三位,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7%左右(居全省第二),逐步实现从点到面、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心联通”的华丽转身。繁荣发展的产业经济释放出无限活力,将助推红河向更高水平的沿边开放迈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构建沿边开放新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红河实践新篇章。(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初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