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应用型教育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迎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新阶段,其整体面貌也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应用型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与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战略布局。这足以看出应用型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应用型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牵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坚持“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为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和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找准“定位”,创新办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滇西大自2015年4月28日开始筹建、2017年5月10日正式建立以来,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的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办学实现滇西片区全覆盖,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创办傣医药学院,在普洱市创办普洱茶学院,在保山腾冲市创办珠宝学院,拓展了丽江师范学院、临沧现代职业教育中心等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合作创办怒江学院、迪庆学院,孵化出怒江职业技术学院和香格里拉职业学院,改变了西双版纳州、怒江州、迪庆州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真正带动了滇西片区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滇西片区集聚了大量优秀人才。
突出“应用”,完善专业配置。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办好应用型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滇西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滇西大从2017年的6个本科专业招收480名学生起步,目前在籍在校学生总人数2.3万人,有本科专业46个、专升本专业18个、专科专业24个,涵盖工、法、理、教育、农、医、管理、艺术等8大学科门类,康复治疗学、傣医学、茶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智慧农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等专业与滇西各州(市)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凸显应用型、技术型特点,为滇西地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重视“师资”,加强队伍建设。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滇西大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及省属重点高校优质资源,得到60多所部属、省属高校全方位的支持,来自“985”“211”高校的35位挂职干部和287位退休老教授参加教育部“银龄计划”先后到校支援支教,通过“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全校教职工从筹建初期的4人增加到1288人,博士从1人增加到9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2人增加到283人,27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大的飞跃。
强调“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正是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要素,有效地贯通了教育和产业两大系统,对于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滇西大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创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群)布局、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新模式。2024年12月,云南建设学校整体并入滇西大。目前,滇西大共有7个直属学院(教学部)、3个特色学院、3个合作办学学院(校区)、2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298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中企”“企中校”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
深挖“潜力”,助力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使命,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好应用型大学的必答题。滇西大积极推进价值创造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十年来,立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145项,完成专利成果转化3件、专利开放许可10件,专利备案1件,6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首席技师称号,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发挥在全省职业教育领头羊的优势,着力打造滇西产教联合体,带动滇西州(市)建立“中高本”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剑川县职中、大理市职中推进“中本”贯通,与弥渡县、祥云县采用“政府+园区+学校”的模式共建产业学院。通过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漾濞一中、祥云一中、大理市海东育英实验学校、墨弦书院实验小学等11所中小学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10名师生在保山市、怒江州、迪庆州和边境县学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十年风雨兼程,滇西大以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学校“建起来”“稳起来”;展望未来,滇西大将以更扎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向“强起来”迈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滇西大将秉持“守正出新、笃行致远”的校训,扎根滇西、服务云岭,努力为云南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当好云南省职业本科教育的领头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执笔:杨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