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来源:云南日报 2025-04-14 17:50:53 【字体:

作者:任翠平 王燕 牟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基层党组织在这一征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以党建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凝聚各族人民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红石榴”民族团结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对以党建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行了积极探索。

创新实践举措,探索有效路径

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坊充分利用支部“三会一课”、入党启蒙教育等,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通过打造“石榴花开·学子讲坛”、“石榴花开在社区”党课学习、“石榴花香”读书分享会等特色专题活动,深挖民族团结的优秀故事,让学生深刻领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知认同。同时,组织各族学生一起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参与党组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种以党建为引领的思想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聚焦学业帮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任,而学业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坊构建了“党建引领—支部统筹—教师指导—学生服务”的帮扶体系,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等方面积极帮助各族学生。教师党员在教学工作中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大学生活,为他们做好生涯规划和学业进行指导;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组成“帮帮团”,为各族学生提供暖心服务,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实施“民族学生强基计划”,依托学业帮扶小组,构建“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实施帮扶—评估效果—优化措施”的帮扶闭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拓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工作坊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各族学生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瞻仰库里申科烈士、学习江竹筠烈士优秀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参观校史馆、思政馆等,开展场馆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国情怀;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族地区发展变化,宣传民族政策、弘扬民族文化。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着眼就业引导,促进学生服务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工作坊以“塑造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结合学校“卓越乡村幼师”培育计划,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反哺家乡。从学生入校开始,通过虚拟职业体验、岗位仿真漫游等方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进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就业活动,提升求职能力;通过校友先进事迹分享,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信念;组织学生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总结经验启示,推动持续发展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基层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利用各种契机开展爱党、爱国、爱校等教育活动。通过深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鼓励各族学生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将民族文化、校园文化、校史文化有机融合到思想教育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深化“各族人民一家亲”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优化党建队伍,完善育人机制。要在学校党委的统筹下,形成以“院校党建工作人员、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为主体的育人队伍,构建多部门协作的民族团结工作格局。在此过程中,各级党委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后勤保障,明确工作方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机制落实落细,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拓展党建阵地,形成育人合力。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线下以党支部为阵地,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线上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发布相关作品,鼓励学生创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协同“家—校—社”的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合力。

践行初心使命,扎根基层沃土。结合师范生专业特点,弘扬与传承教育家精神,挖掘专业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投身基层、乡村和边疆,了解国情社情,在实际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践行初心使命,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以党建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下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系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建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及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