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慧
近年来,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英语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任,更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当中,以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了加快构建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树立一批立德树人的典范院校,以引领提升全国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联合13个部门自2019年起正式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四新”学科建设。其中,新文科致力于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框架,推动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全面深化新文科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且对培养具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外语教学过程既能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将英语综合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既对课程思政理念进行创新,也为外语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加强师资培训,增强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各高校的外语学院要采取一系列举措来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理解和贯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与工作要求,运用专题研讨会的形式,组织学院各级领导、课程教师以及班级辅导员等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当中融入思政元素”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增强全体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其次,要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教师的培训效果。一方面,要邀请来自其他高校的优秀专家学者进行宣讲教学,在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政治思想素养的同时,助力师生的观念改变;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大学英语教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全国性质的教学培训以及研修活动,加强本校教师与其他高校、组织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再次,高校要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通过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操守,在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基础上,助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政治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运用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一方面,在校外要积极开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的相关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创作编写情景剧本,并进行演绎的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当今发展现状等相关内容进行活灵活现地讲述,在加强师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传承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传承使命。另一方面,在校内要根据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要求,通过组织经典朗诵、国学演讲、实地参观等方式,丰富读书活动的开展形式。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经典著作,深度钻研原著内容,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提升自身对学习的兴趣。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起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良好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完善考评机制,激励教师持续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各高校的外语学院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学项目的整体工程建设之中,在人力、经费、教学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要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与考评标准,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实时准确地评估。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综合多元的考评机制。要设置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成效等相关内容进行准确评估,对不同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当中的优势和亮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在树立典型、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激发其他教师进行课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思政课程的教育元素进行有机融入。要运用量化的评价标准,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与绩效评价中,积极举办各类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通过切磋与交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再次,学院要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考评结果的及时反馈。要将相关考核和评价结果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鼓励教师及时跟进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时感受,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想法与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通过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育人作用,帮助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完善课程思政的考评机制,激励教师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最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4年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HZ086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