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从学理上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契合了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需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到“文化润州”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种‘象’往的幸福”西双版纳品牌,持续绽放“象”往之州的活力。
擦亮文旅招牌,释放“活力之城”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西双版纳立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目标,深度释放旅游产业活力,仅2024年就完成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挖掘开发歌朗河·向阳山文旅综合体、澜沧江·流沙河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旅游新业态投资增幅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深度释放文化产业活力,2024年,全州8家旅游企业演艺演出4290余场,营收2.43亿元;大象、孔雀、傣陶、傣锦等文创产品深受喜爱,全年实现非遗产品销售78余万件、超1.1亿元。深度释放消费市场活力,深入实施A级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工程,用好用足国家入境和过境免签政策,在旅游宣推上做足文章,泼水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的信息浏览量突破13亿次,“小菌主小蓝莓南北交换冬天”“麦子阿姨”等话题登上热搜,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70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92%;旅游总花费1043亿元,同比增长6.85%,西双版纳州上榜年度活力之城、景洪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培育特色IP,彰显“绿色之城”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西双版纳坚持“生态立州”的理念,持续打造“IP矩阵”,绘就特色地域名片。擦亮“泼水节IP”,2024年泼水节期间,央视5个频道滚动播发节日新闻,106家媒体参与话题互动、52家媒体参与联合直播,打造2条千万级短视频爆款,全网关注话题浏览量超11亿次。擦亮“艺术节IP”,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引爆“十一”黄金周,300余名国际艺术家同台献艺,全网信息点击量突破1亿次。擦亮“大象IP”,承办第三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为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200余名学者、官员和媒体代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向世界推介西双版纳。擦亮“文明IP”,开办“文明银行”,打造“文明实践+文明银行+千万工程”的新模式,让文明绽放时代新韵,让城市焕发时代光彩。
搭建外宣高地,讲述“沿边之城”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西双版纳州始终把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高地作为“文化润州”建设的重要一环,积极推进成立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西双版纳分中心,与省国传中心合作主办“一江情·一家亲”国际人文交流、中老边民大联欢等国际传播活动,邀请海外传播官现场体验泼水节、艺术节,联动境内外媒体宣推稿件2000余篇,全网点击量突破14亿。办好第三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2024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年会等国际性论坛活动,邀请东盟国家、中央“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媒体团走进西双版纳,2条信息登上热搜,多个话题热议出圈,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云南故事、西双版纳故事。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实现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两区两城”建设目标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任务中去,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雨林大地生根发芽、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