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忠芳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就依照惯例糊弄过去吧”,这是在基层工作中偶见的一种现象。这种想法看似能图一时轻松,实则是对问题的严重漠视,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态度。
“依照惯例糊弄”的背后,暴露出的是责任心的缺失和进取精神的匮乏。一些干部害怕麻烦,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问题,只想着如何走捷径、抄近路,用表面的忙碌掩盖实质的懒惰。他们忘记了,作为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而服务的质量就体现在对问题的解决程度上。还有一些干部思维僵化,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是主动思考、积极应对,而是机械地套用老办法、老经验,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惯例糊弄”看似能一时轻松,实则后患无穷。它不仅会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积累成更大的矛盾,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让群众对政府的工作产生不信任感。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一个小问题的处理不当,经过舆论发酵就可能演变成大事件。
要摒弃“惯例糊弄”,需要树立正确的问题观。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掩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政策执行不到位,还是工作机制有缺陷?是资源分配不合理,还是群众需求有变化?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要摒弃“惯例糊弄”,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路径。要鼓励干部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即使失败了也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把解决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