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海宁
近期,网传消息显示华为于近日内部整顿“招聘作弊”行为,多名员工因此受罚。有华为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公司内部已发文,事发成都存储部门。网传信息显示,华为内部被曝存在外包岗位招聘作弊产业链,由招聘人员通过替考、泄露考题等方式协助应聘者作弊,如作弊考生能成功入职,从其每月工资中抽取一定比例回扣。(3月12日南方日报)
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反腐的又一典型案例。此前,腾讯公司、字节跳动等民企在打击内部腐败方面已亮出“铁拳”,对涉腐员工予以解聘处理、永不录用,涉嫌刑事犯罪的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从这些民企的反腐案例中可以看出,内部腐败问题涉及多种业务和岗位。而华为此次针对外包岗位招聘环节的整顿,具有多重意义。
尽管华为外包岗位招聘的是非雇员,与正式雇员有所区别,但非雇员同样是企业多元化用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招聘环节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招聘的公平性、招聘质量以及企业形象。然而,华为审计发现,多个部门的员工在非雇员招聘过程中存在安排替考、泄露考题等违规行为,甚至有人通过出卖公司信息资产牟利。
这种“招聘作弊”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内部生态。其一,如果考生通过作弊入职,将剥夺其他诚实考生的就业机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这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其二,招聘人员通过协助作弊牟取私利,损害了企业的廉洁文化和形象。其三,这种行为挑战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削弱了《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等规章的公信力和约束力。
“招聘作弊”的获益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作弊进入知名企业并获得高薪的考生,另一类是通过收取回扣牟利的招聘人员。据网络流传的聊天截图显示,作弊者成功入职后,招聘人员每月从其工资中抽取3000元,持续一年。这意味着“招聘作弊”不仅破坏了招聘环节,还会对企业内部生态产生长期的腐蚀作用。
华为此次整顿“招聘作弊”行为,旨在净化招聘环节,重塑企业内部生态。网络信息显示,此次事件涉及2900多名外包员工和100多名正式员工,涉案金额高达6700万元。如果情况属实,问题显然十分严重,只有通过严厉打击才能清除招聘腐败。华为对相关违规人员做出除名等处理是必要的,但如何修补管理漏洞、防止“招聘作弊”的再次发生,仍需深入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此次整顿不仅对企业内部生态有积极影响,对外部生态也有重要意义。此前,有关“付费内推”的报道揭露了不少中介机构通过推荐毕业生到名企实习或工作并收取高额费用的现象,这表明招聘腐败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许多知名企业中。华为此次整顿“招聘作弊”行为,或许也能切断“付费内推”的利益链条,为应聘者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由于华为等知名企业不仅能为员工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还能为其职业履历增光添彩,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应聘者为了进入这些企业往往不遗余力。这不仅为外部中介机构提供了“付费内推”等牟利机会,也为企业内部招聘人员提供了腐败的空间。对于中介机构的“付费内推”行为,除了有关部门的提醒外,还应加强法律治理。而对于企业内部“招聘作弊”问题,各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防火墙”,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