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的怒江答卷
——专访中共怒江州委书记洪维智
泸水市新城区。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云岭之窗》杂志社:2024年,怒江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年提出7%的经济增长目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你们有哪些考虑?
洪维智:设定7%的经济增长目标,我们充分考虑了“必要”和“可能”,兼顾了“稳”和“进”。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我们对标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尽快缩小与全省的发展差距。同时,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强信心,需要有经济增长来支撑。因此,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好后发优势,在“三个紧盯”上下足功夫,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一是紧盯项目支撑。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谋划和实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续建和新开工规模以上建设项目,确保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
二是紧盯经营主体。大抓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坚持“经营主体服务日”制度,组织开展州政府领导和州直部门“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引导全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推动经营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三是紧盯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深入实施政府分管领导统筹推动和专班服务工作机制,组织要素保障部门开展集中并联审批,对重点项目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周期服务,全面提升要素保障效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怒江州农户种植的草果喜获丰收。中共怒江州委办公室供图
《云岭之窗》杂志社:去年,怒江州草果全产业链的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咖啡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增长96.1%,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14.1%。今年将如何乘势而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洪维智:我们将持续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将独特的资源禀赋、生态条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全力构建具有怒江特色、惠及怒江人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面,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按照“扩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园区、打品牌”的思路,以科技、人才、金融、品牌、市场“五个赋能”,推动咖啡、独龙牛、老窝火腿等乡土特色资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链前端研发和后端营销上下功夫,带动中间精深加工,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地理标志登记申报、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建设等工作,打造怒江特色农业品牌。以组织化对接市场化,推动更多“土特产”进入广阔大市场。
另一方面,促进文旅户外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怒江旅游热度持续提升,我们将持续推进旅游业态、模式、产品创新和服务创优,坚持“小众、精品、特色、高端”思路,强化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有序推进独龙江、丙中洛、石月亮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开发与运营,吸引更多游客到怒江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断提高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研学服务、农特产品销售等经营项目,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群众、经营主体、地方财政“三个增收”,把文旅户外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
日新月异的独龙江乡。
《云岭之窗》杂志社: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怒江州将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
洪维智:近年来,我们积极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24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3元、增长7.3%。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是夯实就业增收基础。我们将在确保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以上、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90%以上的基础上,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加强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岗位,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同时,狠抓就地就近就业,通过以工代赈、“公益岗+”、支持返乡创业、“招小商”盘活帮扶车间等措施,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二是抓实产业增收。健全完善能够充分带动村集体和农户最大限度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联农带农益农实现从“有形”到“有效”的转变,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三是推动消费协作提档升级。引导州属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积极组织货源,主动开拓市场,确保全州消费帮扶销售额在去年3.11亿元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四是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在确保收入真实可靠的前提下,积极拓宽持续增收渠道,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集体经济在群众增收中的带动和兜底作用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