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评论员 朱婧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给人民网网友回信,信中提到,想邀请大家旅居云南,感受一种“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
近年来,云南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到此旅居,不久前,一位60多岁的河南安阳阿姨在直播连线中说:“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忙完农活的她在网友的关注和“护送”下,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麦子阿姨”火了,也掀起了一波“旅居云南”的话题热度。
大理中和村的山居民宿,四季花木葳蕤,依山傍海,尽显安居之美。云南日报记者 段苏航 秦蒙琳 供图
游客追着温度、风景、生活方式往南走,候鸟式养老,到此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说明打造旅居品牌,我们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云南冬季日照时数569.6小时,年平均气温约15摄氏度,无霜期达240天以上,夏可避暑、冬可避寒。到了云南,看云绕苍山,等滇池日落,叹石林奇崛……自然景观多样,随手一拍就是风光大片。旅居云南“始于山水”说的就是资源禀赋,论资源,云南气候适宜是其一,景观多彩、文化多元、生物多样是其二。
云南没有局限于农业农村传统的发展路径,而是另辟蹊径,探索旅居云南发展新模式。近年来,全省各地涌现出曲靖市马龙区土瓜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六郎城村、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曼海村等备受关注的旅居目的地,不仅带给外地游客以美好体验,还在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模式,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如普洱市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生态为发展优势,打造森林康养旅居新模式;红河不断扩展壮丽梯田、秀美山川和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品牌影响力;楚雄借“世界恐龙之乡”等旅游品牌吸引游客……这些多元探索提升了乡村发展的速度,也带给我们生动的启示: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是求发展的基础,也是持续发展避免同质化的根本。
曲靖守住“烟火气”释放消费新动能。云南日报记者 张雯 供图
山水是旅居的起点,烟火气则是其归宿。云南山水之美不仅是一处处景观,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文山州六郎城村的石斛康养项目,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独特的自然资源,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在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梯田农事体验”带游客看山看水,更深入理解哈尼族的生态保护智慧。云南的山水、人文缓解了都市人的疲惫,为他们提供了“心安此处”的可能。
从向暖而行到自在旅居,云南的山水之美为游客、新云南人提供了诗意的想象空间,而市井烟火则打开了多元体验,重新定义着一种生活方式。在云南,总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如亲自来一趟,加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