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强市”建设积蓄昭通发展新动能
——专访中共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
《云岭之窗》杂志社:2024年,昭通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元台阶,在全省排名跃升至第6位。在新的起点上,昭通是如何谋划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
苏永忠: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努力闯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是推进“农业强市”建设。昭通是传统农业大市,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种植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我们将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赋农和“土特产”增值大文章,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农业强市。
二是推进“能源强市”建设。昭通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我们将坚持“水火风光气”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打造千亿元级能源基地。
三是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昭通是出滇入川进黔的重要通道,区位优势独特。我们将加快构建“公、铁、水、航”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统筹做好集商贸、加工、物流、旅居于一体的枢纽经济“变现”大文章,真正把“云南北大门”这个门户立起来。
四是推进“生态强市”建设。昭通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赤水河源头,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源头防线和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战场。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子,加快推进绿色化发展、低碳化转型、循环式利用,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在云南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作出昭通贡献。
五是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对昭通来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未来的新质生产力。我们将坚持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办学,推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整体跃升,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省级区域教育中心。
昭通城区 柴峻峰/摄
《云岭之窗》杂志社: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下一步将如何回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
苏永忠:我们将坚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中之重的任务,全面提升脱贫成果巩固质效和乡村振兴水平。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统筹65%以上的衔接资金发展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统购统销、吸纳就业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参与分享产业发展的收益。
二是强化就业支撑。坚持产业就业一起抓,在稳定转移就业这个基本盘的同时,力争回引5万人返乡创业,吸纳带动10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稳定在86%、89%、92%以上。
三是盘活扶贫资产。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五金、纺织、建筑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招小商”,建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确保扶贫资产高效利用,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2024年6月,旗滨集团云南昭通光伏高透基材项目首条生产线成功生产出第一块光伏玻璃,标志着云南省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正式投产。云南日报社供图
《云岭之窗》杂志社: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今年,昭通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苏永忠:今年,我们将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延链补链强链为路径,着力打造“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高原特色农业上,重点做好龙头企业培育、农特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发展、良种良法推广、品牌塑造营销、市场秩序规范6项工作,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农业综合产值达1800亿元。
在绿色能源产业上,加快推进23个光伏发电项目等建设,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力争绿色能源产业产值达450亿元以上。
在绿色硅铝产业上,依托旗滨光伏、合盛硅业、中铝合金等链主企业,引进落地一批硅铝下游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硅光伏和有机硅产业垂直化一体布局,力争产值达300亿元。
在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上,启动磷化工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启动云天化和中晟两个10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建设。
在现代服务业上,加快发展金沙江高峡平湖、镇彝威红色文化、南丝绸之路3条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培育AAAA级旅游景区2个、规模以上文旅企业3个,高水平打造昭通避暑避寒和康养旅居“两张旅游王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水富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作业量分别达1000万吨、10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