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申
新的一年,云南应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开局,云南各地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从昆明市第一批“点对点”集中输送专列“昆明—上海”号开行,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批务工人员搭乘免费航班赴上海返岗复工;从曲靖市2025年“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举行,到楚雄彝族自治州2025年“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举办……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有精度的惠企暖民举措,帮助务工人员开启新春增收新征程,激活发展新动能。
转移就业,过去更多是人们维持生计的权宜之计,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内涵,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云南高度重视转移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劳动力有序转移。例如,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组织化转移、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开展“七彩云南”劳务品牌促就业行动,培育和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云南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4年,云南城镇新增就业51.0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3万人,创业贷款扶持创业4.4万人、带动就业11.9万人。大量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进入城镇和相关产业,获得更高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城镇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保障,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新的一年,云南应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转移就业人员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关爱服务,帮助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注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做好转移就业,激活发展动能,是云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优化转移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云南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劳动者的梦想都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