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5年01月22日第15版)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这里不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拥有“冬暖花开”的独特春节美景,可以拥抱冬日暖阳,开启舒适之旅;也能走进“世界花园”,开启赏花之旅;更有“动物王国”,可以开启奇趣之旅;还有非遗民俗之旅、寻味茶咖之旅、休闲漫步之旅……近日,《人民日报》整版关注报道云南冬季旅游。
春节将至,“年味游”持续升温,各地文旅围绕打造“年味”,搬出家底、各展其美,浓郁的“年味”已扑鼻而来。随着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为“年味游”的热度添了一把火。云南作为旅游大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用好资源优势,适应过年需求,打造属于云南的独特“年味”之旅,塑造云南“年味”品牌,对于丰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验场景,繁荣春节经济,带动云南旅游和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
打造云南独特的“年味”之旅,首先须弄清“年味游”受到追捧的真正原因。某在线旅游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有安徽歙县鱼灯、河北蔚县打树花、四川阆中舞草龙、福建泉州簪花围、潮州英歌舞、延安陕北说书……消费者的选择表明,“年味游”并非过年与旅游元素的简单叠加和堆砌,而是围绕主题培育出一个无法随意模仿、复制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的青睐与认可。云南不缺旅游资源,要瞄准人民群众对幸福过年体验的需求,深度挖掘、精准选题,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创新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激活云南“年味游”的活力。
打造云南独特的“年味”之旅,也须紧紧抓住“仪式感”。仪式是年味儿的载体,更是影响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旅游供给,游客往往只能“走一走、逛一逛,拍个照、吃个饭”,缺少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年味”自然也就难以走心入心,更不可能让人乐而忘返。云南省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俗活动瑰丽多姿,苗族花山节有精准的射弩技艺、有趣的旋转陀螺、激烈的斗牛场景;彝族烟盒舞步伐轻盈、海菜腔旋律悠扬,傣族架子孔雀舞优雅迷人;走进景迈山,茶舍随处可见,游客和村民一道品茶论茶,谈笑风生……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统筹组织好春节文旅消费活动,让游客参与到各类传统仪式、习俗和技艺中,通过体验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年味游”产品,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脉搏,云南“年味”之旅品牌才能立起来。
打造云南独特的“年味”之旅,还须准确把握春节消费主体的变化。青年一代正在成为家庭“过年主理人”,消费呈现出品质化、个性化和时尚化趋势。关注市场新兴元素,用现代方式去解读和传播传统文化,让年味儿在线上线下年轻人群体中“拉满”,云南“年味”之旅才能生生不息、活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