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花开彩云南——写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举行之际

来源:云南宣传网 2025-10-16 11:31:16 【字体:

小小一粒种子,能“长”出什么?参天巨树、成熟果实、蓊郁林海……

云南版权正是这样,如一粒粒种子,破土萌发、恣意绽放、硕果累累,形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版权包括文字、口述、音乐、曲艺艺术、建筑图纸、计算机软件及新型作品等形式,作为文化和科技的底层要素,版权贯穿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长期以来,云南高度重视版权工作,前瞻性谋划版权保护和服务工作,版权事业实现蓬勃发展,为助推云南文化强省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丰富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内涵和外延。

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将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版权花开彩云南”为主题的云南展区将亮相,精彩呈现云南版权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萌芽:文化资源构筑版权产业基石

“种筑基石”,种子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和开端。

云南是我国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这些资源成为版权产业的基石,可以提供海量的创作元素,形成种类多样的作品。

滇王金印 邢毅 摄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元谋人、西畴人、丽江人、宾川白羊村、剑川海门口、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剑川鳌峰山、晋宁河泊所等历史文化遗址数不胜数,“元谋人遗址”和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无声诉说着人类进化的历程,为人类起源与发展多元中心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元谋人”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雷桐苏、陈飞、胡妤雅 摄

这里有厚重的民族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与汉族先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先秦至三国时期的古滇文化、魏晋至唐中叶的爨文化、唐中叶至元初的南诏大理文化、元明清以来各民族融合共生的多元文化,构建了云南近3000年文明史的纵向脉络,创造了各具特色而又相融相通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神话传说、音乐歌舞、风俗节祭、工艺饰品、服饰建筑、绿色饮食等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独特民俗文化现象,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民族文化基因库”。

西南联大旧址 杨峥 摄

这里有光荣的革命文化——

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发表“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等等,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全景 陈飞 摄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文化——

全国绝无仅有的多样性气候类型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元自然景观,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石林、澄江化石地。

可以说,云南版权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种子库”。

开花:政策合力培育版权制度机制

好种出好苗,好树开好花。

当云南版权的一粒粒种子被撒下,就开出了一朵朵灿烂的花。

近年来,云南以版权赋能,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大行政保护力度,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价值充分发掘出来,让文化的种子破土发芽,开出美丽的版权之花。

云南相继印发《云南省版权行政执法监管工作方案》《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云南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2年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版权执法和保护的权责边界。

2024年全省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培训班 王睿妮 摄

结合每年剑网行动的开展,省版权局联合多部门建立网络侵权案件集中查办机制。2021年以来,年度查办的案件数量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2024年案件数增长至113件。此外,以普洱为试点,建立KTV著作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通过多元调解推动纠纷高效化解。

2024年云南省软件正版化暨版权工作培训班 王睿妮 摄

在软件正版化工作方面,定期召开省级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工作,2023年完成州(市)级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全覆盖”检查,累计检查单位1100余家、计算机7.5万余台。创新采用“场地授权”集中采购全省党政机关国产办公软件的做法,被国家版权局在全国培训会议上进行推广。

云南省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主题活动在建水县朝阳楼广场举办 王睿妮 许卓皓 周伶钰 田圆 摄

此外,多措并举做好版权宣传交流。每年以“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为重要平台,发动主流媒体和重点网络平台多方位全媒体开展版权保护主题宣传。在云南网开设“版权工作在云南”专栏,运营“云南版权”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组织开展全省大学生版权征文、版权保护进校园等社会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版权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

2024年云南省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 徐梓瑜 王一帆 王睿妮 高艺萌 摄

印刷有版,版上生权。版权涵盖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覆盖文化创作、生产、传播、使用、交易全链条,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对发展先进文化生产力、保护民族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南不断完善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版权工作格局,为助推云南文化强省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结果:多元创新驱动版权新的成就

一树繁花开,结果自然成。

一朵朵版权的“花朵”,在广阔天地中吸收精华雨露,终将结出产业的硕果,成为沉甸甸的收获。

云南始终把服务效能作为完善版权服务体系、推进版权社会共治,赋能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省版权服务大厅

筹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云南分中心,建成云南省版权服务大厅。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云南分中心将开展版权登记前端受理等服务,推进版权交易授权、纠纷维权和版权业务培训,面向全省开展版权创新、版权价值挖掘,推动云南率先应用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CI标准等,不断完善云南省版权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版权贸易枢纽。云南省版权服务大厅致力于提供作品版权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代理和著作权质权登记业务咨询,提供版权交易、IP孵化、区块链存证等市场化增值服务,开展版权鉴定、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商业性维权服务等。

2025第八届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高祎祎 摄

版权作品登记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全面转型。为提升我省著作权作品登记效能,向社会大众提供便捷的登记渠道,2019年底,建成“云南版权登记系统”并上线运行,实现全流程线上“一站式”服务。系统上线当年,全省年度登记量就从2018年的322件增长至1095件,首次突破了1000件。几年来,我省作品登记呈几何式增长,2024年已达到17万件。同时,在登记系统中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进一步增强作品登记的公信力。

2023年度优秀云南省版权服务工作站 许卓皓 摄

建设云南省版权服务工作站,登记服务实现全省覆盖。为满足社会对版权登记、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2019年云南依托省内版权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启动版权服务工作站建设,制定完善了申请、评估、退出等流程的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56家版权服务工作站,提供作品登记、软件正版化、理论研究、法律咨询与援助、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等服务,工作站覆盖全省16个州(市),形成省、市联动的服务网络,显著提升社会公众的版权登记意识。

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产业活力。自2020年起,云南启动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的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共培育全国版权示范单位7家、示范园区4个,全省版权示范单位31家、园区7个;云南拾翠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成功获评“2023年度十大著作权人(作品美术类)”;建水县被国家版权局定为2024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 阎素素 摄

在示范创建的引领下,2023年昆明市成功举办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现场签约8个项目,总金额达1.8亿元;云南出版集团建设的“云版版权交易平台”上线运营,与“云南省版权作品登记系统”数据互通;昆明市已与五华区科技产业园区启动昆明版权交易中心建设;云南音像出版社、昆明文创协会等机构建设了版权交易平台……

版权的果实,悄然成熟,丰收的答案,写满枝头。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云南版权事业还将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记者 李斌 陆彝薇 解昕 赵琳 王一帆

海报设计王娜

打印页面      |     分享到: